返回 第一氏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九五七 势如破竹(1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下来几日,晋军以骑兵为先锋,在淮南地界追击溃退的吴军将士,并突击各地敢于出城的吴军部曲,步军紧随其后,负责沿路攻城掠地。

    自山阳撤离的吴军有水师战船可供乘坐,自然是转瞬就跑得没了影儿,但在其它地方,河流通航就没有近乎南北直线的运河那么便利,纵然有船只可用,吴军跑得也没那么快,几乎都被骑兵追上。

    旬日间,在徐州、泗州、海州一带,仍有吴军部曲相继渡河南下。

    这些小股吴军兵马不多,百十人到数千人不等,不需要走四大核心渡口,故而也相对比较难拦截、追击。

    但他们到了淮南地界之后,便发现四处皆是晋军在活动,同袍基本上瞧不见,难免一个比一个心惊恐惧,一个比一个悲凉忐忑。

    为免这些吴军溃兵祸乱地方,沿途向百姓发泄怒火,赵宁专门派了不少反抗军对付这些人,其中骑兵和修行者数量极多。所以他们在淮河沿线就基本被反抗军截住,根本无法深入淮南。

    从淮阴渡河南下的晋军主力分作两部分。

    一部顺淮扬运河南下,追击吴军水师,不指望能对吴军水师形成多大威胁,但要尽量不让他们在沿途登岸。

    这部分步骑一路攻占安宜、高邮等县,兵锋直逼扬州城。

    另一部略向西南进发,一路攻克要地天水县、六合县,直奔长江沿岸的瓜步、白沙等地,从左翼威逼扬州。

    自临淮渡河的晋军与自钟离渡河,夺下濠州的晋军合兵一处,直取滁州,待攻破清流关夺取滁州城后,进而隔江威胁金陵。

    这两路兵马虽然各自不太多,但合兵后也达到了八万之众。

    除此之外,就是从下蔡渡河的五万步骑。

    他们作为偏师主要负责在寿州作战,重点目标是集中在安丰一带的吴军水师一部,阻隔江淮上游能够南下的少量兵马,后续视情况进军庐州。

    江淮说是十四州之地,但真正的用兵要地不过东半部的楚州、扬州、濠州、滁州、和州、寿州、庐州这七州之地而已。

    又因为吴军全面崩溃,晋军尾随吴军渡河,南下之后没有吴军重兵阻击,很多地方的驻军因为兵力不足望风而溃,各部进展很快,追击十分得力,沿路一直在杀伤、俘虏吴军将士,故而核心战场仅仅只有扬州、滁州这两州之地。

    ......

    赵宁到了扬州城外。

    在军营望楼上,他负手看向甲士林立的扬州城,听黄远岱在身旁简要陈述军情:“扬州城中有吴军不下四万兵马,南边的杨子城一带有吴军水师大小战船接近两千艘,杨氏固守扬州城的决心不小。”

    赵宁淡淡一笑:“决心不小有什么用?”

    这半个月来晋军进展迅速,扬州东边的陵亭、海陵两城日前被占,西边的天长县、六合城也被占领,临着长江的瓜步、白沙两地虽然有吴军水师战船游弋,但水师将士根本不敢上岸,威胁不到陆上战事。

    整个扬州界内,只有扬州城以及南边扬子城水寨还在吴军手里,晋军拿吴国水师或许没有办法,但杨子城的水师想要阻拦晋军攻打扬州城,同样不是那么简单。

    而今大军合围,扬州已然成为一座孤城。

    除此之外,另外两路晋军同样进展顺利。

    江淮之地除了清流关、滁州城一带,已是没有成规模的吴军存在。滁州虽然有一些吴军固守关隘与州城,但兵马有限,眼下只能勉强与扬州呼应而已。

    赵宁接着道:“如若不是有水师帮衬,扬州的吴军根本不敢奢谈防守。

    “如今虽然有水师在旁作妖,但他们能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也不涉及根本,完这道军令,手指扬州城,头也不回地下令,“明日,大军攻城!我倒要看看,区区四万残兵败将,到底挡不挡得住我携大胜之势而来的精悍战士!”

    黄远岱拱手应诺。

    作为第一军师,善于筹谋策划、推演战局的黄远岱,根据河东战局,为大军在江淮之地的战斗推算出了还能使用的时间。

    那是一个绝不宽裕的数字。

    七日。

    仅仅只有七日而已。

    七日之后,至少第一批回援河东的兵马就得启程。

    当然,军机推演只是推演,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不确定的存在不少,其结果无法做到十分精确,黄远岱实际上的推算时间是五到十日。他取了一个中间数字,所以时间就是七天。

    双手笼袖,在愈发冰凉的秋风中看向扬州城,黄远岱目光灼灼。

    就眼下的战场局势而言,晋军想要迅速攻下扬州城,关键其实不在扬州城本身。

    也不在扬子水寨的吴国水师。

    而是在滁州。

    只要夺下滁州,扬州内的吴军失去策应,成为一座悬在江北的孤城势力,那么无论是从战场形势还是从吴军士气来说,扬州都会失去固守的可能。

    另外,扬州是吴国在江北的最大城池与军事重镇,拿下扬州,就等于拿下了半个江淮之地。日后江南吴军想要渡江北上,可就难上加难了。

    ......

    清流关建在关山中段,地处要害,南望长江,北控江淮,地形险要,山高谷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关山就叫关山,东北西南走向,长两

章九五七 势如破竹(13)[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