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黑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8章:土豆之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p; 一并获得的还有一把弩和三十支箭,弩更适合没有拉弓经验,不是猎户之人来使用。

    刚到地方的刘老汉一家,跟本村和临近村庄的四十九户,约六七百人,一起被安置在乌屯,官方名字叫做定居点。

    说是定居点,其实这地方啥也没有,连最简易的木屋都没有,住的是帐篷,还得给女眷和孩童住,十几岁以上的男丁在户外都要靠火堆来取暖。

    大家都是穷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农户,只有少量的猎户和匠人,故而也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了,都是互帮互助。

    官吏到当地划分完土地,给每家发放了地契,让每家的户主签署互不偷地的文件,给予一应生活物资和粮食之后,就彻底消失不见了。

    他们这些人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反正前十年不收税,捞不着好处。

    官吏也就将他们散养了,只要用相应的文件对上面有所交代,那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由于是一个乡的,沟通不存在障碍,从老爷们走后的第二天开始。

    猎户们组队进林子里去打猎,匠人们带着部分男丁砍树盖木屋,剩下的男丁则一起去捕鱼。

    四月份在中原地区,河水已经不是很凉了。

    但在北地,捕鱼之前得现在岸边生好火才行。

    因为河水极凉,下水的男丁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必须上岸烤火来缓缓。

    河水并不深,最深之处连一丈半都不到,流速也不快,只要会水,绝对淹不死。

    众人找了一处齐腰深的浅滩,在岸边钉下桩子,然后在处河段下网。

    按照定居点的人数计算,起码要捕上来上千斤鱼,才够众人一顿糊口的。

    然而河鲜们不负众望,的确出现了鱼多到撞网的情况,跟报纸上描述的极其相似。

    一网捞上来大大小小的五十来斤鱼是完全没问题的,这让众人信心大增。

    在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用网捞鱼已经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

    于是决定所有人不能只在一个地方都耗着,分处于一些人去另外的河段下网。

    临时渔夫们并不怕水冷,也不怕鱼少,只要每网不落空,大家就有干活的动力。

    初来乍到,众人捞鱼的热情极高,全都非常自觉地进行分工合作。

    不会游泳的在岸上使劲拉网,会水的下水查看渔网是否被刮住。

    最大的一网收获,目测高达近两百斤,成果非常喜人。

    回去之后称重,居然捞到了超过三千斤鱼,可是相当了得了。

    猎户门也没有空手而归,用火枪和弓箭打了两头熊、四头野猪、五只鹿,外加十余只野鸡。

    当然,大家都明白,以后所能获得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少了,还是捕鱼靠谱,老爷们说的还真没错。

    半个月左右,众人居住的木屋相继竣工,屯子也就算是初步成型了。

    “屯子”顾名思义,就是驻屯大明子珉的意思。

    接下来就是开荒种地了,这种事基本长手就会。

    无非是需要日复一日的下地,赖人是干不了的。

    在不熟悉土地情况的前提下,种好成熟且耐旱的土豆就成了大家一致的选择。

    更愁人的是,老爷们以土地尚未完全开荒为由,拒绝派拖拉机来给大家翻地。

    由于面积太大,光是开荒加翻地,就能把家家户户给累个半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都是自己家的地,不开荒就真荒了,入秋连土豆都收不着。

    哪怕在播种之后也不能省心,得防着野猪把地里的种子都给吃了。

    猎户就成了香饽饽,大家都希望尽快将附近的野猪全部消灭掉。

    对此,猎户也不会怠慢,自家的耕地也不可能在野猪的无差别攻击下幸免遇难。

    毫不夸张地说,一头成年野猪就能让十几户人家的心血在一夜之间付之东流。

    当然,不可能把这十几户人家的地都给拱了。

    但每家挑几亩,就足以让全家人胆战心惊半年之久。

    等好不容易熬到了收获的时候,包括刘老汉一家在内,全屯子的人,又开始为土豆发愁了。

    头一年新翻的土地肥力足够大,使得亩产土豆达到了一石以上。

    家里有一千亩地,收获的土豆便可以高达一千多石。

    坏消息是主食只能吃土豆!

    好消息是土豆有的是!

    由于收获的土豆实在太多,导致家家户户都不得不挖多处地窖来存放土豆。

    当地的老爷们表示,税是不收的,但应急粮往后也不会给了。

    还有一点,朝廷也不会收土豆,由于运力紧张,易货暂时停滞。

    百姓们可以在家里用土豆来当主食和主菜,一边吃烤土豆,一边吃土豆丝……

    因为缺少食用油,除非能打到猎物来做动物油,否则炒土豆片都不太可能了。

    这是一个让全屯子的百姓们听了都哭笑不得的消息!

    照此发展下去,往后倒是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顿顿都吃土豆!

    夏季好歹还能吃一些野菜,到了冬季,那就是纯土豆的天下了!

    连吃两年土豆是什么感觉?

    试过就知道了!

    从第三年开始,大家转型种麦子。

    好是好,但照料地头可是比种土豆要费心多了。

    每家最多也只用了四分之一的面积来种麦子,余下还是土豆,最多加上地瓜。

    水稻是完全不适合这里的,想改善主食,就只能种麦子,春末还能种一些白菜和萝卜,以及时令蔬菜。

    夏末秋初时,可吃的蔬菜倒是不少。

    到了冬季,主菜是白菜、萝卜、鱼以及肉干,咸菜是辣白菜和萝卜干,主食是土豆!

    于是乎,北地南部生产土豆的消息不胫而走。

    数年过后,这里得到了一个好名字——土豆之乡!

    到了昊菁三十七年,刘老汉一家每年可以获得约四百石麦子以及八百石土豆。

    在大明本土,这就算是十足的地主了,很多地主还不如刘老汉的收成多呢。

    但在北地,这样的收获标准只能算作普通农户而已。

    唯一的问题是,粮食多到吃不完怎么办?

    昊菁皇帝觉得此事很容易解决,那就是慢慢吃!

    99mk.infowap.99mk.info

    /53/53254/14870866

第1228章:土豆之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