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非和平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节 泰州起义烽火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辎重兵肯定能学到很多经验,骑兵和训导队负责的侦查任务也很繁重,正好让这帮鼻子朝天开的家伙们吃点苦头,省的到时候上了沙场枉送性命,期间吴宸轩还提议在行军进入河间府前一日加上一个昼伏夜出的急行军,一方面训练部队的夜间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部队摆脱有心人的监控。

    “会议进入第二项议程,新军军衔制讨论稿,第一,武翼新军内部实行军衔制,分为将、校、尉、士、兵五级十六挡。”黄鑫培在宣读吴宸轩昨日给他的军衔制讨论稿,其实就是打算在内部实行体制改革,把原来纷繁复杂的名号官位等都从新军中去除,之后的新军将采用西式的军衔制度和军队编制体系,先用内部使用的军衔作为试水,如果反弹不大,就会逐步推开军队编制体系的变革,向着现代军队的编制形式演进。虽然国内的众人对军衔不太明白,但是段祺瑞、吴禄贞等留学归来的海归们很是清楚这里面的道道,他们也是赞同实行军衔制的主力,大家不反对的情况下,军衔制度就此成为定稿,待秋操之后实行。

    本来在私下里商量军衔制的时候,段祺瑞和吴禄贞一个坚持用普鲁士军衔、一个特偏爱日本的军衔制,最后还是吴宸轩直接抄袭了后世通用的军衔体系,才算是平息了两人的争论。士兵用一道和两道横线表示是列兵还是标兵,士官就要用到开口向上的对折线来标示,尉官是三角星,校官是菱形四芒星,将官当然是正五角星。现在条件有限,部队扩编后就没有再给每个士兵和士官配发军礼服,所以军衔也只能是用领章的形式标示。为了官兵一致,军官的军礼服上军衔也没有采用西方通行的立式肩章,而是采用了金属领章的形式。

    至于军队的标示这次会上也纳入了议程,到了大清后,吴宸轩才知道四爪以上的龙不能随便使用,就算是正龙、盘龙、行龙的图样也是各有讲究,犯不着在这上面犯忌讳。不用龙徽的情况下,段祺瑞、吴禄贞、杜子成和熊希龄等人也都各自提出了几个标志物。有提出用虎豹的,这肯定是把武官的补子给无耻的抄袭了,被大家直接无视。有提出用盾徽,里面写上大清的,这个还比较靠谱,不过也没有列为首选。贺老八提议用个圆形盾牌中间写个勇字,差点没被其他统制给打的生活不能自理,武翼新军要是顶着个勇字上阵,不用开枪就能消灭敌人,为啥,都笑死了呗。熊希龄老兄更好,直接提出来用个弥勒佛坐像,若是采用了,不知道会不会让敌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武翼新军,为国羽

第一百三十五节 泰州起义烽火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