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非和平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节 凭海临风扬帆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是政权不下乡的传统倒是传承已久,基层政权都是士绅们在代为执行,没见到那家士绅扯旗造反啊。

    “其实你说的也对,一般来说,绅士是保守的,他们比较倾向维护传统的体制和意识形态,这与维护他们的地位和在地方的威望是一致的。”吴宸轩继续分析道“不过经过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事件后,他们终于认识到闭关锁国那一套不行了,于是逐步放弃了过去保守的观念,致力于兴办新学、投资实业。有些人成为实业家,有些人还出国留学、游历或进新学堂学习,因而在思想观念上逐渐发生了变化。比如山东商会的诸君谁还会把大清国当成自己的祖宗供着?工商一旦成为士绅的主业,构建在士绅土地制度上的大清基层统治架构必然会瓦解,到时候没了根基的大清国还不是一推就倒?”

    实际上在清末新政之前,绅士们虽然在地方上有着巨大影响,但他们是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正是预备立宪给他们登上全国舞台提供了机会。朝廷设立咨议局、资政院以及推行地方自治,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合法的活动场所,并使绅士阶层实现了全国性的集结,形成了当时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立宪派。他们以咨议局和资政院为阵地,对地方和中央的政务和舆论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立宪派形成后,怀着对国势日衰的深切关注,他们急切希望在中国能实行宪政,以抵*制日益严重的革命,并在宪政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同时,他们对满洲贵族垄断政权核心的状况越来越不满,在咨议局和资政院会议上他们同清政府不断发生激烈冲突。

    当他们的要求被拒绝,当“皇族内阁”成立之时,他们感觉到清政府已经无药可救,许多人转向革命,成为清政府的对立面和掘墓人。立宪派的离心倾向和最后对清政府的绝望带来了严重后果。在武昌起义爆发的7个星期内,15个省以咨议局为中心纷纷宣布独立,立宪派抛弃清政府是个很大的因素。清朝的统治在地方上已经被立宪给掏空了,清末的中央政府已经对地方士绅毫无约束能力了。

    “宪政失败的第三个因素就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没吃没喝的自然会揭竿而起。”吴宸轩如同神棍一般的预言让黄鑫培很是疑惑,这百姓跟宪政似乎搭不上界,但是吴宸轩很快就解释给他听。

    “有人说明亡于辽饷,这话虽然偏颇,但

第一百九十九节 凭海临风扬帆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