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非和平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二节 海原海原在求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快更新非和平崛起最新章节!

    地震,似乎总是扮演着打扰人们正常生活的不速之客的角色。这时,正是帝国元年的12月16日深夜,一场烈度达8.5级的大地震,在甘肃海原(宁夏并未设置省级单位)发生了。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城市也感受到了这次震撼。在上海,天花板上的吊灯和吊扇长时间晃动,英国领事馆的时钟、信号钟都停止了摆动。在香港,一位名叫福契特的神父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清楚地感到床在晃、纱帐在动。在济南府的禹城,三个闲谈的传教士忽然感觉到恶心欲呕,他们觉得地板就像船舶上的甲板一样开始摇摆起来……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地震仪上也清晰地刻画出了异常的地震波。当时世界上的96个地震台,都有类似的记录。

    国家科学院地震灾害研究中心兰州站的国麟国站长是帝国第一位记录下海原地震的地质工作者。他说,当时对地震监测最严密、技术也最先进的并非地震多发的日本,而是刚刚起步的中国地震灾害研究中心,在六个大区的核心城市都设置了地震监测站,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晶体管式地震监测记录仪,这六个监测站的仪器都可以把地震波放大24倍,在当时是最灵敏的。位于兰州的地震仪检测到地震表面波绕着地球转了一圈,数小时后又转了回来,再次被记录下来,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海原大地震的能量之强。监测到地震波,世界上所有的地震台都有同一个问题—震中在哪里?

    据当时的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地震台依据震波数据,推测说此次地震震中在距纽约3000英里以外的地方。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推测实在太低估此次地震的能量了——即便是不沿着地球表面计算,而是直取地球直径,偏远的海原距离纽约也远远超过3000英里。对震中推测相对较为准确的,是兰州监测站和位于济南的地震灾害研究中心的中心监测站。研究中心监测站就地震所作的《元年12月16日大地震的概述和评注》,详细记录了当天紧张的监测情景:

    钟表突然停摆,而吊灯奇怪地摇晃起来。与普通人相比,他们(科研人员)马上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急忙

第四百五十二节 海原海原在求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