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节 耶路撒冷的归属[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希伯莱语中,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然而,几千年下来,耶路撒冷留给犹太人的却是一段“哭墙”。以色列人发誓决不废弃“哭墙”,因为这正是犹太先祖历史的写照。
提及“哭墙”,还得从圣殿山讲起。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王征服耶路撒冷后,将它定为犹太王国的都城,并打算建造一座朝拜犹太教神主耶和华的圣殿。大卫王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王继承父业,耗时7载,动用20万人在耶路撒冷的一座山(即著名的圣殿山)上兴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圣殿。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后来,犹太人两度重修圣殿,但公元70年,罗马帝国将领提多攻下耶路撒冷后焚烧了圣殿,只留下西边一段殿墙,故称西墙。相传罗马人放火烧圣殿时,有6位天使下凡,坐在西墙下失声大哭,泪水渗入石缝,使这段墙更加坚固。罗马统治时期,除每年哀悼圣殿被毁的那一天外,犹太人一概不得进入耶路撒冷。许多世纪以来,犹太教徒来到这里面壁祈祷,每当追忆历史上圣殿被毁、犹太人被迫四处流亡,便不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一场,“哭墙”因此得名。“哭墙”长约52米,高19米,由27层巨大的大理石块砌成,。
尽管耶路撒冷屡遭劫难,但那段残存的西墙仍旧存在。犹太教徒坚信,这是因为他们信奉的耶和华没有离开圣殿,大卫王仍在守护着他们。因而每逢安息日,尤其在犹太逾越节、新年和赎罪日,犹太教徒便云集“哭墙”,举行宗教仪式,忏悔祈祷。
对于全世界的基督徒来说,耶路撒冷的多洛罗萨路意义非凡,因为这里就是耶稣的“受难之路”。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30岁时开始在巴勒斯坦一带广收门徒,传播新教义。他的这一活动受到罗马帝国统治者及犹太教上层的反对和打击。经过巧妙周旋,耶稣在公元30年带领门徒进入耶路撒冷。但由于门徒犹大出卖,耶稣在耶路撒冷郊外的客西马尼园被捕。据说,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判处死刑后,就是沿着多洛罗萨路一步步艰难地走向耶路撒冷西北部的刑场。他忍受着罗马士兵的鞭笞和无知民众的嘲笑,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步履蹒跚,
第五百四十二节 耶路撒冷的归属[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