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节 战后掠影军事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动员的1300万军队,德国的980万、美国的750万、日本的720万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比中国的7亿人口基数更是算不上穷兵黩武,但是考虑到中**队的装备水平和后勤保障要求,物资供给量足以相当于红俄军队的三倍有余,即使是中国世界第一的经济水平也是有些力不从心。有些军方将领担心大幅度裁剪员额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张建元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虚胖子能打仗?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少数量。
太初二十八年5月23日至6月6日,国防部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6月5日,元首吴宸轩在会上郑重宣布:中华帝国政府决定,国防军、内卫军与皇家空军减少员额100万。
在国防军建军后的几次精简整编中,同样的问题多次出现:机关精简一次,膨胀一次,边减边增,互相攀比,人浮于事,陷入“精简——增编——再精简——再增编”的怪圈,甚至出现了增编大于减员的反常现象。
面对400多万军队,裁减如何下手,关键问题,在于弄清军队主要“肿”在哪里。尽管当时中**队有430万(不含皇家空军),但连队并不充实,臃肿的是各级机关。各级机关,副职过多,机关人员臃肿,还有什么“图书管理员”、“保密文件打字员”等等。当时,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的官兵比例是:英国为1∶7;德国为1∶10;美国为1∶12;法国为1∶17,而中国却是1∶3.5。张建元国防部长在国防部座谈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不是“肿”在作战部队,而是在各级领导机关。因此,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他还坦率地说:“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个矛盾留给新的总长。”
按照总参谋部的指示,太初二十八年的精简整编,主要采取撤、并、降、交、改、理等办法。“撤”,就是成建制地撤部队,包括撤集团军、撤师等;“并”,主要是合并机构,像军区合并、院校合并等;“降”,则是指降低有些单位的机构等级和压缩其规模,如集团军级机构压为师级等;“交”,即把部分属于政府职能的机关部队,如预备役和内卫部队等交给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政”,是对有些保障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部分干部职务改用士官或兵等;“理”,则是指调整理顺
第五百八十六节 战后掠影军事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