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北大唐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李治问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外敌的桥头堡。”



    “遣佛道二教门徒入诸蛮传教,意在补充儒学博士在教化之外,蛮民宗教信仰的缺失。诺是儒学博士化蛮为夏效果不好,佛门引人向善,不杀生、遁入空门,来世因果报应之说的思想可自解蛮民生性好斗的本性,消弱其武力……”



    李煜口若悬河,大谈治蛮二策的各项利好和具体处置措施。李治听在心里笑而不语,但听到李煜大谈佛门思想具有弱化一个民族武力,削其斗志,瓦解对方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其萎靡不振。可做为大唐对付野蛮难驯的胡蛮思想武器时,笑容满满的李治脸色逐渐发僵。



    李治为君时,推行的可是儒释道三教合一,自由宽松的宗教政策。虽出于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是李氏始祖而大力抬高道教,但对于佛教可无贬压之举,对佛教不少高僧更是欣赏。为政其间,还数次下令天下禁道教的。



    大唐佛教信徒众多,仅长安城内就有寺庙一百数十座,而道观仅二三十余座,洛阳与长安相比,不妨多让。



    两京权贵富户死后捐宅为寺,亦是佛教寺庙众多的一个原因。



    李煜却在此大谈佛教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弱化作用,李治心理可谓一点都不好受。



    李治挂在脸上的笑容逝去,沉着脸,不禁想道:‘四郞今日所言,莫非是在拐弯抹角的提醒吾,为使国家倡盛,应大力打压佛教呼?



    “四郞,你既提到派遣众多佛门弟子入剑南诸蛮羁縻州传教,于国于民的好处。那你还提议派遣道教门徒入南蛮各州,于国的利处何在?”



    “道教嘛?”李煜想了想,笑着回道:“道教可是吾华夏本土宗教,始祖老子又是吾李氏始祖,朝廷自当大力扶持道教在诸蛮地域的传播,增加信徒,遏制佛门势大。对于诸蛮对华夏的认同感,也是有益无害。”



    “自佛教在华夏大地传遍开来后,历来佛道相争,道教始终处于弱势。究其因,还是因道教门徒过少,信徒缺乏,至使人杰比不上信徒广众的佛门。既然要化蛮为夏,怎能只遣佛门弟子而少了扶持道教的传播呢?”



    在宫中与大父问对一番之后,李煜神彩熠熠的离开了洛阳宫。



    在大父面前对遣佛门弟子往诸蛮羁縻州传教的一番赞词,其实是诛心之语。意在提醒大父,佛教大兴,于国于民不利。应当扶持本土道教的发展来制横佛教的影响力,并对道教经典于国于民的好处大加赞赏一番,以此来突出佛教经典的虚妄、无用之论。



    回首望了巍峨的洛阳宫城,李煜长叹一声,但愿大父能听进自己的肺腑之言。



    纵观历史,佛教大兴之国皆国势颓衰,国无良臣名将,士卒疲弱不堪战。上至君主,下至黎民百姓皆醉生梦死于来世之说。面对异教、外族侵凌,只知逃避,祈求于虚妄的佛陀,结果自是国亡族灭。



    自唐因安史之乱退出西域,失去了强有力的保护伞之后,西域万里佛国面对东进的绿教不堪一击,三百余年后,西域再无半块佛土。



    就连佛教圣地那烂陀寺最终也被绿教徒捣毁,诞生地印度更是佛教踪迹难寻。

第225章 李治问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