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拖油瓶只想种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后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场所有人都司空见惯的神色,让俞善深刻领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本身她只是好奇怎么纳田税,才跑来围观的。谁知道,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

    俞善眼睁睁看着金黄的稻谷从铁斛里满出来,淌到事先铺好的油毡布上,这才后知后觉地醒悟过来,刚刚那小吏为什么要在铁斛底下铺这玩意儿。

    敢情人家是准备工作做得好,业务熟练啊。这溢出来的稻谷不用说,也是“损耗”的一部分了zwnj;。

    一斛只能盛五斗,而俞九爷家的田税一共要缴十八斗,三五一十五,不巧,第四斛还要再倒上三斗才能缴完。

    据俞善目测,想要堆出斛顶那个尖,少说也要多倒一斗稻谷,所以等于前三斛俞九爷家已经多缴了三斗稻谷,那这第四斛又该多缴多少呢?

    凭心而论,那官制的铁斛做得十分细致,内、外壁上都有刻度,标明了从一斗至五斗的刻度线,只是被人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zwnj;事了zwnj;。

    第四斛了zwnj;。还差三斗。

    俞九叔家的两个儿子咬着牙往下倒谷子,没过了zwnj;铁斛内壁上标记着三斗的位置,那小吏还不叫停。

    他家二儿子憨直,见状有些发急——家里准备用来缴纳田税的粮食只多不少,可手里袋子zwnj;都快见底了zwnj;,自家分明已经交足了zwnj;田税,他舍不得往里倒了zwnj;。

    大儿子倒有几分成算,心一横,从弟弟手里扯过只剩下个底的麻袋,干脆一股脑全倒了zwnj;下去,将zwnj;将zwnj;没过四斗的线。

    “纳粮三斗。”小吏见状才满意地唱数:“……完税。下一个。”

    那大儿子把zwnj;空麻袋胡乱团在手里,紧拽着隐隐有些不忿的弟弟,退到一边等候。

    排在后面的村民赶紧抬着粮食上前,对眼前这一切见怪不怪。

    俞善快速在心里算了zwnj;一下,十八斗的田税,硬是多交了四斗,等zwnj;于多交了两成的税还不止。

    俞九爷始终哈着腰站在程主薄的案前,盯着他手上的一方小印“哒”地落下,这才心下大定。

    他颤巍巍地伸手,在那红色的印记旁边仔细按下自己的手印,又千恩万谢地接过一张完税的凭证,退了zwnj;回zwnj;来。

    路过俞善时,俞九爷甚至朝俞善笑zwnj;了zwnj;笑zwnj;,那笑容轻松得很。

    有在一边等候的村民围过来小声询问:“九爷,今年加得多不多?”

    俞九爷隐晦地比了zwnj;个手势,嘴里压低声音道:“不多,不多。”

    旁边的人心领神会,互相交换着眼神,也有人叹息着摇头。

    俞九爷忍不住小声地叹了句:“知足吧,眼下这位杨大人清廉,比前头的那个强多了zwnj;。”

    俞善简直惊呆了zwnj;,如此盘剥,难道还算好的?

    俞九爷已经六十几岁了zwnj;,在村里算是高寿的老人,光他见识过的县官就有十来个,相比之下,这几年的日子是最好过的。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哪怕杨大人自己再清廉,还能拦着不让底下的人沾沾荤腥?

    俞九爷的想法朴实的很:天底下就没有不吃腥的猫,衙门对他们庄户人家,任凭到啥时候都少不了zwnj;盘剥。

    运气不好,上头的官贪一些,层层剥下来,他们庄户人家的日子就难过一些;运气好了,碰上个清官,能约束着手下人少压榨一些,他们的日子也能好过几年。

    眼下的日子已经是顶好的了zwnj;。

    俞九爷的想法代表了zwnj;许多庄户人家的想法:吃亏是福,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缴了今年的田税就好,民不与官争,穷不与富斗。

    其实,俞善也不是不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杨绍光是外来的官,哪怕他是世家子,到了地方任上,也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他为官再清正,也不能保证底下的胥吏个个两袖清风。

    毕竟县令手底下能办差的,都是这些本地的胥吏,杨绍光还要指望他们去干活,才能政令通达。

    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些胥吏许多都是父传子zwnj;,子zwnj;传孙,在衙门里那一套门路都是祖传的手艺,哪怕只是无品无级的小吏,却有实打实的权力。

    能压制住这些积年老油子为他所用,已经算他杨绍光有本事了zwnj;。

    换成一些毫无根基,只会读书的县令,甚至会变成吏强官弱——身为县令,却反过来被衙门里的吏官架空挟制,只能当个摆设,碌碌无为地熬过任期。

    只是,懂归懂,俞善还是心里很不舒服。

    她甚至突然想到,若是有朝一日信哥儿也考上秀才、举人、进士,有幸也得授官,是不是也会面临今日杨绍光所面临的难题?到那时,信哥儿会是个好官吗?

    俞善胡思乱想的功夫,缴纳粮税的队伍还在缓缓前进着。

    有些村民带来的稻谷“不够”,还被勒令回家去取。反正这收税的地方就在村

走后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