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挂在大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文人之表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在中,“为人君,止于仁。”

    明万历文人天都外臣在中说:“小说之兴,始于宋仁宗。”

    嗯,说了这么多,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

    此时,我们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就在寝宫中,在龙床上,捧着一本小说在看,其封面赫然便是徐明洲所写的。

    “徐明洲,这个徐明洲脑袋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竟然带上了一个猴子一只猪一个水怪和一条白龙变的马,哈哈哈,好有趣啊。”

    “陛下~看什么这么入迷,这书比人家还要好看吗?”

    赵祯一把推开了娇滴滴的美人,继续沉迷在小说当中。

    这幅姿态要是被后世的人看到了,定然会被叫着注孤生。

    ...好像也不对,人家有一个后宫的妃子,哎,看来还是有个好出生好啊。

    ......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祯顶着个黑眼圈坐在龙椅上,打着哈气,无精打采地看着朝中重臣们。

    没办法,昨天几乎是通宵看小说了,都怪那叫西游记的小说太好看了,搞得自己差点就没起来。

    “众位爱卿,今日可有事上奏?”

    一般不是很重要的事都会直接以卷轴的形式放到皇帝的办公房里,而很重要且急的事才会在殿上说。

    所以,也不是每一天上朝都有事的,大部分时间赵祯还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

    这时有大臣就说了某地发生旱灾,请求拨款之类的。

    在问过众卿的意见后,便把事情交给了工部尚书去做。

    又解决几个问题过后,赵祯问道:“还有没有要上奏的?”

    在等了几下之后,群臣无人上奏。

    于是赵祯有些兴致缺缺地问道:“那在各位的辖区,可有哪些趣事发生?”

    “陛下,微臣倒是听闻了一件事,也不知算不算趣事。”

    只见从文官中走出一位身穿紫色官服,官服图案画龙的中年人,向赵祯作揖。

    “原来是刘爱卿,但说无妨。”

    此人名为刘沆,老家在今江西,目前为参知政事,从二品官。

    “在下听闻前些日子,江南举办了江南诗会,其头名变为江南玉山。这个江南玉山最近可是引起了轰动,在诗会那几日,作出了不少令微臣佩服不已的诗词。”

    “哦?能够令爱卿你都这么推崇,看来确实很厉害了,将他的诗念来听听。”

    赵祯饶有兴致

    卷轴的形式放到皇帝的办公房里,而很重要且急的事才会在殿上说。

    所以,也不是每一天上朝都有事的,大部分时间赵祯还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

    这时有大臣就说了某地发生旱灾,请求拨款之类的。

    在问过众卿的意见后,便把事情交给了工部尚书去做。

    又解决几个问题过后,赵祯问道:“还有没有要上奏的?”

    在等了几下之后,群臣无人上奏。

    于是赵祯有些兴致缺缺地问道:“那在各位的辖区,可有哪些趣事发生?”

    “陛下,微臣倒是听闻了一件事,也不知算不算趣事。”

    只见从文官中走出一位身穿紫色官服,官服图案画龙的中年人,向赵祯作揖。

    “原来是刘爱卿,但说无妨。”

    此人名为刘沆,老家在今江西,目前为参知政事,从二品官。

    “在下听闻前些日子,江南举办了江南诗会,其头名变为江南玉山。这个江南玉山最近可是引起了轰动,在诗会那几日,作出了不少令微臣佩服不已的诗词。”

    “哦?能够令爱卿你都这么推崇,看来确实很厉害了,将他的诗念来听听。”

    赵祯饶有兴致地看着刘沆,等着看是什么样的诗能让他这么推崇。

    “遵旨”

    随后,刘沆将徐明洲的诗一一给赵祯吟诵出来。

    场上无人不动容,面露震色。

    赵祯也不例外,满脸惊讶,问道:“此人诗词的才情着实令人震惊,真想见见此人。嗯,他叫什么名字?”

    刘沆作揖道:“此人名为徐明洲,为江宁人。”

    “徐明洲?!”

    这反倒让刘沆感到惊讶了,陛下好像认识此人?

    只见赵祯缓缓说道:“这人我听过,他写的小说实在是让人惊叹,天马行空,文笔极佳,没想到写诗都写的这么好,真的是个人才啊。”

    小说?

    众位大臣头上都露出了黑线,好像有些明白为什么陛下会知道此人了。

    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只见龙椅上的赵祯说着说着便哈哈大笑,对旁边的公公说道:“传朕旨意,今朕得知徐明洲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有诸多沉博绝丽之章,实感其乃无双之国士,文人之表率,特此封徐明洲为中书舍人,即日进京赴任,不得有误,钦此。”

    惊了!

    要知道中书舍人在北宋可是正四品官,这一上来就封这么大,这...也不是没有前例。

    嗯,而且这位置其实很灵活,可以安排做很多事,就看到时候皇上是什么意思吧。

    最后的结果便是没有哪个愣头青,会为了一个不相识的人去触皇帝的眉头,驳他的意见。

    毕竟都下了圣旨了,这时候要是再去驳回的话,哪怕是以仁著称的赵祯也会发怒,这相当于硬生生打他的脸了。

    就算这时候不去责罚你,到时候心里给你记上一笔,不说秋后算账,反正以后有什么福利机会啥的,估计就没你的份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文人之表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