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300?[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c|w:796|h:471|a:l|u:file2chaters20102171420563634020262061526172233325jg]]]c-ag弹鼓可容纳100发枪弹。g42机枪。
就在云海波费劲心思的设置游戏合集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个人数对比极为悬殊的著名战斗来,温泉关之战。
电影300,也叫斯巴达300勇士。
讲述的是第一次波希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帝国和古希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锋。斯巴达的列奥尼达国王带领着299名斯巴达皇家卫队战士在希腊德摩比勒隘口(俗称温泉关),这个狭小的关隘整整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在这两方军力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三百勇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使这一场战役名垂千古,成为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不过给云海波印象最深的事情是,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书,里面对于斯巴达人的教育方式非常的特殊。
斯巴达人来自于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他们在统治着自身民族总人数在十倍以上的国家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整个社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斯巴达人的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为了防止斯巴达人内部贫富分化,斯巴达人不许从事工商业,不用金银做货币,而用价值低廉的铁币。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不许穿鞋,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编上,这是他们亲手,不许用刀,用手拔湖边的草亲手编成的。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
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下,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云海波立刻找来电影和相关资料,发现电影中的温泉关地势非常的好,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其关口极其狭窄,一面是高山,无法攀登,另一面是悬崖,毗邻大海,狭窄的关口仅能容一辆战车通过,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再配合云海波等人没有补给之忧的作战特点,即使面对百倍以上只拿着铁剑和长矛的敌人也有获胜的希望。
在做了进一步的资料整理后,云海波主要调查是作为敌人的波斯军队。
波斯军队方面:波斯帝国在波斯王薛西斯带领下,参加这次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包括波斯人在内的各个仆从国军队共计20-50万人。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
第二十章 300?[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