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过州县踏看稼禾好 大槐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钟副主事:“每年春种之时,属下带人到乡下,走村串巷,田间地头,敲锣催耕,发现撂荒地块,必传来乡里长老问个明白。平阳府地广,远处州县,得三、五年才去得一回。”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襄陵高知县五十来岁,面白、温润的小个子,带着县丞几人将知府一行迎进县衙,众人坐于大堂边饮茶边谈
邓知府:“高知县,防洪坝筑成之后,坝之西荒地变良田,去年你县收成增了多少?”
高知县:“承大人恩泽,去年增收稻谷近五千石。”
邓知府:“筑这堤坝,各房都出了不少力,今日饭间,你就敬几位副主事各三大杯。”
高知县:“大人,莫说三大杯,就是十大杯也难表我县感激、敬佩之情。只是属下常常一大杯就倒,顾不得后面了。”众人哄地一声笑了。
席间,邓知府问起粮赋之事。
高知县说:“诸位大人,本县水足地肥,百姓一般年份无温饱之忧。但人多地狭,若以人头论,在平阳府却也算不上富裕,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尔。”
邓知府:“我听钟副主事讲,襄陵乃十年九丰之地,今年如何?”
高知县:“回大人,筑坝之前恐有涝灾不敢定论,今有堤坝护佑,产粮应不低于去年。”
邓知府:“我要的就是这话,明日北上赴乡宁县。”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次日临行,高知县送上一百两盘缠,道:“微薄银资,充作大人与诸位大人一路茶水,请笑纳。”
邓知府知道,身为一县父母,若公私分明,怕是全家连吃肉都要省着;若是想往腰袋里贪,那银库就是自家的;家藏十万,县库却只有几十两也是常有的事。
这次收他一百两,下次就会送一千两,此风不可长。
便道:“身为父母,经营一县百姓衣食,实属不易。我等一路视察,有各州县招待,无甚耗费,我且收下十两心意,余下充入县库,要紧之时百两也能救急。”
高知县就是千两也拿得出,但他对邓知府这个人拿捏不准,怕贸然送了一注银子,反招来对方警觉与审视,先用一百两探一探。
一百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眼下世风也没必要装,看来这个知府不怎么爱银子。
邓知府率属下沿汾河西岸官道北走,过乡宁、吉县、隰州,沿途所见田地都种得满满当当,只余窄窄的田埂。
隰州的西山里居然出了土匪,虽已经剿灭,但平阳这个丰粮之地,土匪从何而来,由何而起?这让邓知府很不解。
知州道:“本州田地多为大户所有,有十户九佃之说,剩下的当长工。有不甘为大户劳累的歹人,便白日藏匿,夜间出来游荡,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
邓知府:“可有应对之法?”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白知县道:“洪洞戏,摔锅戏。临别故土之时,兄弟摔锅为据,各执一片,以示锅碎人散,锅合人聚之意。摔锅之时,嚎哭声起,实是催人泪下,故洪洞人唱戏,必唱摔锅戏。”
老何、高力对邓知府道:“老爷,我们想去磕个头。”
洪洞县丞拿出香和几根彩色绸布条递给老何,“太行以东来的客都称大槐树下是祖先故地,洪洞迎来送往的官家人都随身带着绸布条。”
众人肃立,看着老何与高力燃香磕头,把彩绸布条系在槐树旁的松枝上。
高力问:“何爷,系这布条是何意思?”
老何:“你千里迢迢来拜祖先,送不了布匹,送不了金银,一根彩绸布条系上,算表后人心意。”
高力眼睛有些红,“爷爷,孙儿替你了心愿了。”
二人磕头的时候,邓知府也躬身作揖。
他虽出自陕西,但到京城后,偶尔便会遇到自称祖上来自洪洞大槐树下的人。
而后,众人围着大槐树瞻仰一圈儿。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第八十五章 过州县踏看稼禾好 大槐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