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分水栏官家有真意 不眠夜同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围修渠、分水事宜。
此时日光雾蒙蒙的发白,许化民拎了板凳,邓知府面河而坐,“这洪安涧河水是否够灌溉之用?”
众议渠渠首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听说要见知府,特意打扮一番,镶金边儿皂帽、绣边对襟紫凌袍、粉底皂靴,其他几个渠首也是如此。
他拱手作揖答道:“回大人,不用的时候够了,用的时候肯定不够。”
有了这一回巡察的见识,邓知府已明白了八分。
便问:“不够用将如何应对。”
几个渠首相视苦笑。
众议渠渠首道:“大人,眼前看全在我等几人周旋维持。从古至今,每一条渠都造册立碑,我等按祖先旧制办就出不了轨。无论水大水小,渠首渠尾,上下各村,利益均沾,哪怕只有一百步水,也均等分到各渠口,各渠口再均等分到各田,若察觉贪心盗水者,人神共诛之。”
塔读读小说
渠首:“少说有百顷余。”
众人弃了河边道路,向北两里,登上了土丘。
自洪安涧河至县衙、大槐树处尽收眼底。
白知县指着下方约四里处的村庄道:“大人,那就是周壁村。”
果然,周壁村以下为浓绿的水田,之上则为黄绿的旱田,界线分明。
钟副主事一边道:“古县山峰连绵,峡谷纵横,雨水汇聚于洪安涧河,古县落雨,水过半日方至洪洞。若无雨,其山林蓄涵,聚滴成溪,在古县山间千折百回,汩汩行来润泽洪洞土地,故洪安涧河南北自宋以来便开渠数条,历朝历代维护不辍,才有这米粮洪洞。”
下了土丘,白知县道:“大人,再往上就是河谷,有十余里,山路狭窄,我们就此返回吧。”
邓知府问:“前头可有村庄?”
白知县:“前有两、三个村庄,最深处是苏堡。”
邓知府:“既有村庄,必有田地,都行至这里了,去看看无妨,古县我怕是一时半会儿去不了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邓知府只是想往里走,好多看看这条河。
又往里走了几里,邓知府边走边前后瞅着,道:“白知县看,若此处有水,则周壁村之上亦能有水。”
白知县道:“若非随大人巡视,以我洪洞县令之职来此,必得要知会古县同僚。”
此时一个五十多岁的渠首道:“大人,前方便是苏堡,苏堡对面山尖之上有福寿寺,可远望古县雨情,洪安涧河来不来水,福寿寺提前一日知晓。我等洪洞各村长老结伙求雨,都往福寿寺去。”
邓知府:“方才你们说古县正在下雨,是否此时登福寿寺一观便知?那就去登一登,拜一拜。”
众议渠渠首道:“大人不用看了,雨很快就要来了。”
果然,东方山峦处,黑云已冒了头。
邓知府:“正好登高观雨。马匹、轿夫到苏堡村等候,你们随我到福寿寺。”
石阶仅容两人错身而过,众人跟随邓知府,奋力向上爬,赶在雨落前到了山顶。
一下来了这么多官家人,寺里一老、两少三个僧,忙烧茶、搬凳地招待。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原来,这福寿寺居古县出山官道之侧,除苏堡村外,往来客商、官家人顺便到此求个吉祥,在这里借宿,倒是能容下这些人。
邓知府顾不上喝茶,便立足庙前的廊檐下远眺。
东南方向的山峦一簇簇无尽地绵延,黑云已从山顶那边压到庙的上方,黑纱一样的丝线将黑云与山顶连接起来。
小僧瞅了一眼,合掌道了声:“阿弥陀佛,好大雨!”话音未落,雨如瓢泼。
尽管立于廊檐下,众人官服的下摆和靴子还是被打湿。
浓密的雨帘扫过福寿寺,奔山外洪洞去了。
邓知府望着雨幕在远处山峦上方来回扫着,心想,洪洞的庄稼拔节这一关是过了。
果然如渠首所料,洪安涧河已轰轰地响着,自福寿寺前流过。
邓知府要去河边看看,寺里煮好了小米饭,一众人狼吞虎咽地扒了几口,便下山。
眼前河水咆哮着疾速下冲,有些令人胆寒。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郑天野冶铁所那边大致顺利,他交给常主事的差事也应该办完了。
出了洪洞地界,行至北麻村,已近中午。
打前哨的快马早已告知乡里长老,备了白米饭、青白菜炖豆腐、水萝卜炖猪肉在路边等候。
一张小桌儿,几条凳子让邓知府和同僚坐,其他人原地蹲着狼吞虎咽。
还有一小坛乡民自酿的酒,邓知府喝了一口,又酸又涩,却也有些劲力,能解乏。
就着白菜、米饭喝了两碗,嘱咐推官给足官票。
“这等小村庄,如此招待我等几十人饭食,怕是已竭尽全力,莫让他们亏了。”
饭后改为坐轿,不知不觉在轿内昏沉睡去。
第八十六章 分水栏官家有真意 不眠夜同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