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阳光下的平阳府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费周折蒲州征马车 忙连夜辛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进了县衙客厅,主簿与县丞闻讯也过来拜见。

    许知县看着郑天野他们来,大眼转了几转,心里已猜透了几分,只是不知这回要什么,是征用还是雇佣。

    蒲州这些年被征得有些难以支撑了。

    心想,若征用就拖一拖,若雇佣便麻利些,好歹也是本县百姓的一个衣食手段。

    果然郑天野开口道:“许父母,我与钟副主事向你求助来了。”

    许知县脸上堆出笑容,拱了拱手,“只要下官能做得到,无不尽力,二位大人请讲。”

    钟鸣岐:“许知县,在下奉知府大人之命,往河南、陕西经理铁务。数十万斤铁积压在冶铁所,唯尽快运过黄河,别无它法。故来求助许知县调集马车,将铁运至风陵渡口,此事不容舒缓,盼几位同僚出手相助。”说着,拱手作揖。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钟鸣岐若有所思道:“经理铁务远非我之前所虑。幸亏与诸位一起操办,否则岂不误了事。”

    郑天野道:“随带着筐、扁担之类。”

    第二日,钟鸣岐与莫耀祖先行,留张德住和两名差役带运铁车队。

    二人行出十来里,只见后面三匹马赶来,原来是郑天野带着两名随从。

    郑天野虽然脸上、手上沾着洗不掉的黑,粉底靴早已是泥土色,还是从箱子里取出了干净的官袍、官帽换上。

    赶到了近前,“钟老兄,车队到时怕已天黑,或许并不容易找到货场。我对风陵渡熟一些,我们一起操办,将铁运过河,还得在南岸寻货场。”

    午时,在一个叫首阳的地方吃了些干粮,申时到达风陵渡。

    几人立马南望,只见日头西照,黄河汤汤,到此拐头东流。

    南岸是连绵的土塬,塬的远处是巍峨苍茫的秦岭。

    北岸则背靠中条山尽头,地势低而平坦。只是河岸处突然崖石陡峭,看不见渡口与船。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行至岸边,居高临下才望见,河上十几条船往来穿梭,渡口处人货聚集,一派繁忙景象。

    郑天野道:“黄河自壶口而下水流湍急,至秦岭处与渭水交汇,徘徊不前,泥沙广淤。唯向东一拐,地势忽平,河道变窄,水急而平,却少淤泥,故而历代以此为渡口,人货往来甚巨。”

    钟鸣岐:“郑大人,铁卸于何处为妥?”

    郑天野:“好码头都已占尽,你们看那些船,各有停靠处,人货往来井然。我们若挤进去,必与他们相争。”

    钟鸣岐:“原来户房在此设课税巡检司,自风陵渡进平阳货物一律课三十税一。邓大人到任后,与河南、华州二府商议,把渡口课银取了,只留几个刑捕在巡检司,处理争渡纠纷之事。”

    郑天野:“我们在此新辟码头,应知会巡检司相助;对岸是潼关地界,也要尽快过去通融。”

    几人定睛观望,果然看见码头上有一、两个着公差服、挎刀的人遛达。

    钟鸣岐:“那便先去巡检司。”

    北面高丘之上,有所砖土混杂的院落,边上插着一杆牙旗,上绣“平阳府巡检司”几个字。

    几人调转马头过去。戴?帽、穿比甲、挂佩刀的巡检小吏正在?望,老远见下面来了大人,忙下来磕头迎接。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钟鸣岐道:“你等常年驻守渡口,辛苦了。蒲州所冶数十万斤铁要运过对岸,不欲和往来商客争渡,谋划在北岸另辟装船码头,你看设在何处?”

    小吏在渡口有些年了,见过不少官老爷。见说话的官爷身材挺拔,浓眉朗目,很有些气派。

    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小的这就带老爷去看。”

    返回岸边,小吏指着眼前的渡口,“各位大人且看。好地势俱已占尽;这些船东已在此经营多年,与官家、大户合伙一起,小人动不得他们,而另辟码头则岸边泥泞,实是不便啊。”

    郑天野指道:“我们卸到他们货场后面,借他们码头的坚实道路,将铁运至紧贴他们的上游处装船。”

 &nbs

第九十三章 费周折蒲州征马车 忙连夜辛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