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5章 事故调查的事儿还没完,随车吊的设想,贾家要当缺粮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陈雪茹轻轻贴了过来,她现在肚子已经很大了,行动的时候格外小心。

    “预产期还有几天?”李爱国的手掌贴在小陈姑娘的肚子上。

    感觉到里面的动静,觉得自己这个丈夫当得好像有点不合格。

    “也就半个月了。”陈雪茹往李爱国身上蹭了蹭,温柔地说道。

    “半个月要不然,请一段时间假吧?”李爱国建议道。

    “不行啊,现在街道办的工作太忙了。

    上级刚运来一批椰枣,这次不通过供销社售卖。

    而是要直接发给缺粮户,我们正在忙着统计缺粮户的名单呢。”

    陈雪茹此时满是干事业的热情,一脸坚定。

    李爱国笑了笑,没有再多劝。

    生孩子这事和个人体质有关,在这个年代,女人们的身体大多比后世的要强壮些。

    “对了,今天你不在家的时候,周车长来过了,还带了两斤小站稻米。

    说是感谢你帮了他们包乘组,我就收下了。”

    陈雪茹正准备睡去,突然又想起一件事。

    “收下吧。”

    李爱国也不是那种死板的人。

    平常的人际交往,就算是上面知道了,也不会阻拦。

    “还有啊,现在外面购买的粮食已经运抵了京城。

    区里面让各个大院把缺粮户名单报上去,其他大院的管事大爷都已经行动起来了,咱们大院怎么没动静呢……

    你困了吧,赶紧睡。”

    陈雪茹还想继续唠叨,见李爱国已经开始打哈欠,有些心疼,便坐起身来把台灯关掉了。

    夜渐渐深了,四合院陷入了沉寂中。

    然而,易中海家却依旧灯火通明。

    贾家的人都聚在这里,贾张氏、秦淮茹、贾东旭都在,就连棒梗也蹲在地上玩耍。

    棒梗一不小心放了一通水,正好浇在了易中海的鞋子里面。

    “这孩子还真是个干大事儿的,你看看这量多大啊!”贾张氏笑呵呵的抱起棒梗。

    易中海看着鞋子里满登登的黄色液体,嘴角抽抽了两下。

    他尴尬的笑笑,把话题扯了回来。

    “老嫂子,这事儿不是我不帮忙。咱们大院里比你家里穷的人家有很多。”

    想起这事儿,易中海便一肚子郁闷。

    随着京城缺粮食的情况越来越紧张,上面拿外汇从国外购置了大量的粮食和椰枣。

    但是缺粮的面积太大了,乡下的公社日子比城里还要难过,要优先照顾。

    如此一来,分到城里的粮食就更少了.

    城里缺粮食的人家很多,所以街道上采取了优先给缺粮户供应粮食的策略。

    所谓的缺粮户性质跟贫困户差不多,不过要求比贫困户更高,要求是真正吃不饱饭的人家。

    每个街区分到了十几个缺粮户名额。

    因为能拿到免费的粮食,这些缺粮户名额就成了香饽饽。

    贾家得知这事儿后,便找到了易中海,希望贾家能够成为缺粮户。

    四合院里,虽然扶贫基金解决了几户人家的生活问题,但是还有好几个缺粮户。

    这大院里的住户都看着呢,易中海也不想犯了众怒。

    “你是大院的一大爷,谁家是缺粮户,还不是你家说了算?”

    “老嫂子,如果是以前,或许我就把这事给你办了,可现在有李爱国那小子盯着呢。”易中海无奈地说道。

    贾张氏见易中海不点头,暗暗给秦淮茹使了个眼色。

    此时一大妈正在收拾屋子,秦淮茹很热情的走过去,笑着说道:“大娘,我帮你吧?”

    “诶,这怎么好意思呢。”一大妈有点受宠若惊了。

    “这有啥,在我跟东旭的心中,你就跟我们的亲娘差不多。”秦淮茹嘴上说着话,忙活了起来。

    她特别卖力,先是将地面清扫一遍,又擦桌子,帮着整理床铺.

    最后还把脏被单子丢进搪瓷盆子里,端着盆子去水池旁忙活去了。

    一大妈这辈子无儿无女,还是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

    “多好的孩子,还是我的儿媳妇就好了.”

    她小声嘟囔一句,走出里屋劝说易中海:“老易,贾家的日子确实难过,他家就贾东旭一个人拿工资,四张嘴巴吃饭。小秦还怀了孩子,就算是给个缺粮户也不过分。”

    说着话,一大妈冲着易中海眨眨眼。

    意思很明显,要是贾家缺粮食的话,贾张氏肯定还会跟易中海借粮食。

    易中海也觉得秦淮茹是个好儿媳妇儿,犹豫片刻点点头:“我还需要跟老刘,老阎他们商量一下。”

    “害,他们两个肯定听你的!”贾张氏闻言大喜。

    拿到了缺粮户的名额,以后每个月能白得二十斤棒子面。

    那些棒子面能拿到鸽市换成精白面。

    白面馒头太香了。

    第二天一大早,易中海拿着名单找到了刘海中和三大爷。

    刘海中看到贾家在名单上,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三大爷却皱起了眉头,说道:“老易,咱们大院里比贾家困难的人家可有好几户呢,你这样做不太合适吧?

    就像前院的老牛家,他家的日子可真是不好过。”

    易中海心里暗暗埋怨三大爷不懂事,嘴上却笑着说:“判断一个人家是不是困难,很难有个绝对的标准。

    老牛虽然没正式工作,但他在粮站扛大包,谁知道他有没有偷偷夹带粮食呢?

    别看他们一家人整天喝稀汤寡水的,说不定晚上关起门来在屋里啃白面馒头呢。

    咱们身为四合院管事大爷,要为街道办严格把关!”

    此话一出,三大爷顿时哑口无言。

    毕竟他也没办法拍着胸脯子保证老牛绝对没有夹带粮食。

    “行了,老阎,咱们都是多年的老兄弟了”

    刘海中提醒了三大爷一句,三大爷犹豫片刻,只能点了点头。

    “既然你们两个都没有意见,那咱们晚上就走一下流程,召开一场短会,把贫苦户名单,给大院住户们公布一下。”

    易中海把名单收起来,让一大妈挨家挨户去通知大院的住户们。

    这时,李爱国正好推着自行车从家里出来,准备去机务段。

    一大妈正在和住户们说着事情,看到李爱国,笑着打招呼:“爱国,晚上记得回来参加大会。”

    “又开会?什么事儿?”李爱国诧异。

    许大茂正端着饭碗,笑嘻嘻地帮忙解释道:“还能有啥事,肯定是缺粮户的事呗。

    昨天晚上我可看到贾家的人都跑到易中海家去了,这次的缺粮户名单啊,说不定……”

    许大茂虽然没把话说完,但住户们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知道了,一大妈,我肯定准时参加。”李爱国冲着一大妈点点头,推着自行车往外走。

    刚出四合院。

    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爱国,等等。”

    扭过头去,只见前院的牛大叔追了上来。

    “老叔,您有事儿?”李爱国对牛大叔素来很尊敬。

    当年,前身的老爹受伤在家养病,经常要去医院。

    那时候家里的钱都花光了,连平板车都坐不起,是牛大叔到隔壁借了倒骑驴,送老爹去医院的。

    后来老爹四处求医问药,牛大叔只要有空,就会主动帮忙。

    “爱国,我……我……”

    牛大叔跑到李爱国面前,脸色涨得通红,嘴唇张了几下,却没能说出一句话。

    李爱国知道牛大叔是个不爱求人的性格。

    他曾听老爹说过,牛大叔是东北人,解放前曾经在山林里打过鬼子。

    只是他当时只是给队伍帮忙,而且队伍后来也散了。

    当年的情况也搞不清楚了,所以没有被列入相关名单。

    要是换做别人,肯定会去找有关部门,要求调查当年的事,给自己争取应有的待遇。

    就算是没办法拿到编制,也会有生活补贴。

    但牛大叔却说,那时候全国都在打鬼子,他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该做的事。

    他当初打鬼子的时候,从来就没想过要什么待遇。

    并且,像他这样的人很多,要是人人都去要补贴,那将是巨大的负担,咱们还拿什么搞生产?

    “老叔今儿要求你件事儿真是没脸讲诶。”

    牛大叔一个能扛得起两百斤重麻袋的汉子,此时说起话来支支吾吾。

    李爱国笑道:“是不是缺粮户的事儿?”

    “你也知道了?”牛大叔惊讶。

    李爱国道:“缺粮户每个月能分到二十斤棒子面,再加上您在粮站扛包挣到的工钱,应该够一家老小生活了。”

    “可我家没在缺粮户名单上。”牛大叔无奈地叹了口气。

    “……什么?!”

    李爱国瞪大了眼睛。

    牛大叔的媳妇常年生病,他有四个儿子,都在上学,还有一个失明的老娘。

    当初李爱国就想把牛大叔家列为扶贫基金援助对象。

    可牛大叔是个要脸面的人,而且那时京城粮食还不紧张,他一个人多辛苦些,还能勉强维持生活,就拒绝了。

    现在京城粮食短缺,牛大叔作为临时工,工资也降了一大半。

    像他家这种情况都不算贫困户,那还有谁家算呢?

    “今儿早上,三大爷偷偷告诉我,是贾家把我的名额顶掉了”

    牛大叔搓了搓手,有些为难的说道:“老叔也没啥愿望,就是想着不让几个娃子饿肚子,爱国晚上开会的时候,你能不能帮老叔讲句话。”

    “老叔,你放心,这四合院不是某些管事大爷的一言堂。”

    李爱国此时也有些火气了,一口答应了下来。

    平日里易中海照顾贾家也就罢了。

    可现在是一口饭能活命的时候。

第735章 事故调查的事儿还没完,随车吊的设想,贾家要当缺粮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