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拜码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景德四年以前﹐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以后﹐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若以两省五品以上官任﹐或需兼领数路财赋者﹐称“都转运使”,随军转运使则因事而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换句话说,韩清这个地级市代理市长要去赴任前,先要拜一拜省长的码头。但是拜省长时候一定不能冷落了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那就是本地的知府,京兆府尹。
nbsp按照严格意义来分,石州与岚州这两个地方离着河东路比较近,韩清应该去拜河东路转运使的码头,应该去太原府见一下太原知府。但是寇准在知永兴军时候比较强势,于是这两个州就慢慢划归到了永兴军地界。
nbsp韩清在府衙门口递交了自己的告身与官牒,兵士去禀报之后,没过多久,就看见一中年男子急匆匆的走来。
nbsp“前面这位可是韩清韩中棠?”来人看见韩清在门口张望,就老远叫道。
nbsp“某正是韩清。”他拱了拱手看着走来的男子,禁不住添了几分好感。因为来人并未称呼他为韩知州,而是直呼他的字,这样就显得没那么生分。
nbsp“早就接到京师邸报,盼着中棠小弟来,今日终于得见。”那男子走到跟前拱了拱手笑道:“我乃是京兆府尹胡明达。”
nbsp从来人的官服判断,他就已经判定此人身份
nbsp“原来是胡知府,久仰久仰。”他再次拱手。
nbsp“来,快随我进府衙一叙。”胡明达爽朗一笑,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nbsp“胡知府先请。”
nbsp胡明达没再推让,带着韩清路过花园步入到了府衙里。
nbsp“中棠这次来的慢了些。”胡明达笑道:“路上可是辛苦?”
nbsp“不怎么辛苦,白天行路晚上住宿,一路上晃晃悠悠,走错路或者缺盘缠,什么头痛的问题都要解决。”
nbsp“看来中棠这一路确实费了些周折。”胡明达哈哈一笑。
nbsp大宋官员去外地赴任,很多人都是想尽办法在汴京耽搁或者在路上游山玩水,这都几乎成了常态,所以胡明达心知肚明。走错路?拿着官牒顺着官道走,怎么会走错路?至于说没盘缠?谁不知道这韩清在汴京挣下偌大家业,能没盘缠?这话只有鬼才信。
nbsp“许漕使可是在衙里?”
nbsp永兴军路转运使名叫许兴,转运使一职被简称为漕使。
nbsp“许漕使这些天在府中静养,我已安排人去告知使君了。”胡明达说完就笑道:“京兆府这边早早得到朝廷发来讯息,众人都翘首以盼,也都想看看传说中的韩清韩中棠的风采。”
nbsp“胡知府这话让中棠汗颜,我乃一被贬官员,只是要去西北赴任而已,怎么能被众人翘首以盼。”韩清笑道。
nbsp“中棠,实话实说,众人真的是期盼你的到来。”
nbsp“这是为何?”韩清好奇地问道。
nbsp“其一,久闻天府出了个智计百出的韩清,能在短短数年间坐下诸多令人称赞之事,所以众人期盼能够见一见你。”胡明达说道:“其二,岚州石州一带民生较弱,而你中棠有点石成金之手段,众人都是希望中棠你在这里施展一番才华和抱负的。”
nbsp胡明达所说的“天府”就是东京城,并非是四川。有宋一朝,官员的名称差遣满天飞,地名称呼也是五花八门。汴京本来就是开封,百年之后金人渡过黄河占领开封,才又命名为汴梁。此时的韩清习惯上称呼汴京为东京城,而其他人等习惯称呼为京师。但是到了外地,这称呼又有了变化。因为官家是住在汴京的,天子所住的地方,那就简称为天府。但是汴京在边远地区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南衙”。
nbsp两人正说着话,就听见外面有一男子叫道:“我那中棠贤侄可是到了?”
nbsp韩清在客堂坐着听到这句话,不由得翻白眼,这尼玛谁啊?还没见着面就占老子便宜?
喜欢。
第220章 拜码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