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与你错过即一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 想念[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晚上,王小语收到了黄宇的消息。他回到家了。工作上的很多事情等着他处理……

    nbsp王小语曾以为自己不会多么想念他……不知不觉思念却爬上了眉梢。

    nbsp她开着黄宇的消息,忍不住笑,很快的打了一段很长的话,把自己回村里的趣事和感想都跟他诉说,却犹豫了一下,退出来没有发送过去,更多的时候,她喜欢选择沉默一点,虽然在这个世界上,能遇见一个让自己可以完全的放松下来去完整的倾诉内心想法的人寥寥无几,但她想,他会很忙吧,那些小情绪,自己处理消化掉就好了。

    nbsp跟莉莉不同,王小语从来都没有想过回家乡当老师,即使父母曾经也那么给她提过意见。

    nbsp从上初中开始每天都写日记,日记本放在书桌的底层。王小语找到大三的一本日记本。

    nbsp王小语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教师的文章,那是大三的时候她回到家乡回到村里回到曾经就读的小学,触景生情,那天晚上回家以后,她就默默的写下了这篇日记。

    nbsp她或许没法跟莉莉那样,想着回到家乡教书,因为她曾经想过,自己是好不容易从山村逃离出去的,家乡的发展远远是落后的,毕竟家乡怎么样都拿不到超过五千块钱的工资,可是在外面一个月能拿八千块钱的工资,这真的没法让王小语心生回家乡发展的念头。

    nbsp王小语翻开当年的日记,她不知道当年为什么能有那么细腻的情感,似乎今天的心已越来越冷,没法像读书那样,对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情怀和想法。

    nbsp日记写到:孩子们的一声感谢一抹微笑,诉说了多少代课老师魂牵梦绕的情怀。

    nbsp开学了。孩子们开心的涌入久违的校园。

    nbsp这一年抓住暑假的尾巴,我回到了我的家乡。

    nbsp时常走过我曾经就读的小学。那个时候,教我的老师都是代课老师,除了校长是编制内的教师。

    nbsp代课教师多数是指没有正式编制,与学校是合同关系的老师,他们与正式编制的教师是同工不同酬的。

    nbsp甚至有的代课教师教了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成为正式教师,没有退休金和五险一金。

    nbsp我国大约有40多万的代课教师。

    nbsp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nbsp在没有人愿意去到偏远地区当老师时,代课教师起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代替作用,他们肩负着重任,有的时候是身兼数职,教了语文教数学,一个人要带几个班是正常不过的。

    nbsp没有他们,会有无数的孩子没有老师。

    nbsp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nbsp学校都是国家财政拨款,代课老师与学校是合同关系,得不到国家的认可。

    nbsp他们的薪酬非常低,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劳动力。

    nbsp而在偏远山区,正式老师不愿意来教,无数代课老师为此付出一生。

    nbsp年轻的老师只是想找讲台锻炼一下,有更好的机会人家都选择离开了。

    nbsp而老一辈的代课老师学历并非很高,文化水平有限,这个问题也会导致偏远地区越来越落后。

    nbsp但没有代课老师,偏远地区的孩子会连老师都没有,知识都没有人教。

    nbsp部分地方政府前几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清退大部分代课老师。

    nbsp要知道代课老师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国家教育部不会忘记这些在教育界最底层的他们,针对代课老师这个特殊的群体做出了一系列温暖关怀的整顿。

    nbsp例如对于即将到退休年龄的老师,政府会有相应的补偿金和养老金。

    nbsp对于被辞退的代课老师,政府会给相应的补偿,并纳入城乡社保等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nbsp对于年轻且优秀的代课老师,采取分批考试,免费培训,招聘、转岗等形式来解决代课老师的困境。

    nbsp在这个小山村里,是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着,为我们这些穷乡僻壤的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nbsp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教育是仍然不公平。

    nbsp在外地居住的时候,我的附近就是一所公立小学。

    nbsp每当周一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小学生用稚嫩的声音,在国旗下讲话。

    nbsp我就会想起,我在家乡时,旁边的小学每当周一,也会有孩子用稚嫩的嗓音在国旗下发表演讲。

    nbsp只是这两个同一个年龄同样的声音,同样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我却时常在远远传来的微弱气息里,感受着教育的差距。

    nbsp这个差距,刻在话筒的音质里,刻在普通话的发音咬字里,刻在字里行间培训班带过的抑扬顿挫中。

    nbsp别忘了,他们的周末是在练习怎么当主持人怎么跳舞唱歌,当他们站在国旗下的时候,最多的是所有人的拥护,当家乡的孩子站在国旗下的时候,最多的是一个老师的鼓励,苦口婆心的教导、纠错,和在操场某个角落的深情凝望。

    nbsp他们拥有读不完的课外书,而他们,好不容易才能在学校门口挂个有名无实的“农家书屋”。

    nbsp他们有的是宽敞明亮的室内球场,无论刮风下雨都不影响他们上体育课,而他们,有的是在无数次艰难争取下来的拨款中才能使用上的篮球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午后的高温酷暑难耐,操场上真的能把鸡蛋烫熟。

    nbsp我的小学教学楼上写着“维护教育公平”这几个大字,庄严肃穆。

    nbsp无论教育公平与否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nbsp教育的问题社会各界带来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除了孩子们,更值得关心的是这样的一群人――乡村代课老师。

    nbsp上学前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代课老师,可惜他已经离世。

    nbsp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都是代课老师。

    nbsp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也是代课老师。

    nbsp一直到今天,有几个老师还在这所小学里教书。

    nbsp教了我两年语文的陈老师,每当我回家还会遇见她,跟她聊一会天。

    nbsp直到我结婚生子把闺女带回来,她就跟我拉家常,说孩子说柴米油盐。

    nbsp那个时候,她为了摆脱“代课老师”这种卑微的身份,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考试,有一次,我听到同学说,老师没考好试,哭了。

    nbsp那个时候对她最深的记忆,除了在黑板上教我们读写拼音汉字,就是她读书考试。

    nbsp后来我也不再听说她有没有考到编制内,她依然还在这里,我和她的儿子女儿差不多大,她的儿子女儿也已大学毕业出去工作。

    nbsp而她的女儿继承了她教书育人的事业,在其它地方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nbsp还有一对夫妻,教我的时候是代课老师,如今也是。

    nbsp他们拿着代课老师的工资,做的也是跟编制内老师一样的工作,同样的教书育人,有的时候,命运何曾不是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坎坷?

    nbsp前两年,比我大两届的学姐,回这所小学教书。

    nbsp不久之后,她就不当老师了,说宁愿出去打工。

    nbsp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调来了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nbsp男的教我语文,女的教一年级语文。

    nbsp他戴着眼镜,长的微胖,还爱喝酒,总散发着一股市井小市民的气息。

    nbsp事实证明也是。

    nbsp上课的时候时不时嘲讽一下我们这些农村孩子,说我们以后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读书就是回来修补地球,意思是种地。

  &nb

第一百一十八章 想念[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