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平城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平城内外无闲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他又拍拍拓跋晃的肩膀,恳然道:“当然,朕的儿子更好。”

    nbsp他沿着田坎漫步,目光放远,陷入回忆之中:“你知道吧?你皇爷爷在的时候,我们险些就迁都了。”

    nbsp“儿子记得。”

    nbsp神瑞二年时,平城遭逢霜旱,导致秋谷歉收,闹起了粮荒。

    nbsp彼时,云中、代郡饿殍满地,朝廷极为震骇。九月间,太史令王亮、苏坦便向明元帝提出迁都邺城的建议。对此,群臣多有附议,但崔浩却说,迁都只可解今秋之饥,不过扬汤止沸。

    nbsp一则,东州之人本无从顺之心,只因国朝之势而不敢造次,若是迁都过去,东州那里分不了多少生民,而鲜卑人一旦与汉人杂居,极有可能水土不服,意志断丧,遭致四方之士的轻辱。

    nbsp二则,柔然定会趁迁都之机入寇,远在邺城的鲜卑骑士,如何来得及增援?

    nbsp三则,都于平城,山东倘若有变,骑兵亦可自此轻骑南出,扬威于外,不担心山东叛民不望尘畏服。

    nbsp四则,再延挨一些时日,等到明春牧草青葱,必有饱腹之乳酪,再嫌不够,还有菜果。

    nbsp拓跋嗣虽觉有理,但又怕来年收成不善,饿苦了百姓。

    nbsp崔浩便言,可将穷苦的民户送往山东定、相、冀三州各州去就食,令汉民户出租米以养徙民。

    nbsp“天佑大魏!第二年秋天,粮足民安,人心安稳。”拓跋焘笑道,“威制中原之计,有赖于方略长远。但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nbsp“儿子听着呢。”

    nbsp“靠天不如靠己。这一点,你做得很好。”

    nbsp………………

    nbsp正说时,前方两位蹲在田间掘土的女子,引起了拓跋焘的注意。

    nbsp拓跋焘三两步走上前去,好奇地问:“你俩挖土是作甚?”

    nbsp年轻的女子,将一小块膏土仔细地放入小兜里,才解释道:“拿来做药引。”

    nbsp“做药引?”

    nbsp这声音如此耳熟……难道?

    nbsp年轻女子转首看他,忽而脸色一肃,赶紧拜倒在地:“民女……民女见过至尊。”

    nbsp左首那位中年女子,见状也行礼如仪,神色却不甚慌张。

    nbsp微服出行,也被寻常女子认出来,拓跋焘也觉有些不自在,但转瞬间便微笑道:“起来罢。”

    nbsp他见年轻女子不敢看他,遂用更柔和的语调说:“抬起头来。你与朕可是旧识?”

    nbsp这一抬首,拓跋焘好一阵思索,才想起来:“你是贺皇后的养女?叫于……于什么来着?”

    nbsp“民女于英如。”

    nbsp夕阳西下,在延年寓所的屋檐上,镀上一层柔和的辉芒。

    nbsp暑热之气,也渐消渐散,葡萄的甜香滋味,也沁凉在舌尖,令人心清神爽,欲罢不能。

    nbsp与往常一样,崔浩与李盖过些时日,便会去一次延年寓所。

    nbsp。。。。。。。。。。。。。。。。。。。。。。。。。。

    nbsp《通鉴》中的记载前后矛盾,先说沮渠牧犍霸占了鄯善,后说北魏攻打鄯善,致真达投降。故此,虚构了沮渠无讳的死因。

    nbsp神瑞二年,即公元415年。

    喜欢。

第二百一十一章 平城内外无闲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