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邯郸市《涉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省通衢处的多彩山城

    nbsp在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之地,坐落着邯郸市涉县。涉县县域总面积达1509平方千米nbsp,其东西横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5公里nbsp,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演绎着独特的地域风情。

    nbsp一、历史沿革:岁月长河中的古老印记

    nbsp涉县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数千年前。汉始置县,因涉水而名,从此开启了它在历史舞台上的漫长征程。

    nbsp夏商时期,涉县地域分属冀州、并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涉县归赵nbsp。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涉县属邯郸郡nbsp。

    nbsp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涉县正式立县,初称沙县nbsp。此后,涉县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更。东汉时,涉县曾改为涉侯国;晋代属司州广平郡;南北朝时期,归属复杂,先后属多个州郡nbsp。

    nbsp隋唐时期,涉县的隶属关系也有所变化nbsp。唐代武德元年(618年)复隶韩州nbsp,贞观十七年(643年)废韩州,属河东道潞州nbsp。五代时期,涉县隶河东路潞州nbsp。

    nbsp宋代,涉县属隆德府;金代时,涉县被金所占,属河南东路nbsp。金贞佑三年(1215年)七月,涉县升为崇州;次年八月复为县nbsp。兴定五年(1221年)复升县为州nbsp。元初,仍为崇州,属真定路nbsp。至元二年(1265年),废州,除将偏城一带13村划入黎城县外,其余划入磁州滏阳县(今磁县)nbsp。次年,原涉县划入滏阳县地域,复置涉县,改属燕南河北道真定路,后涉县又废nbsp。明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改路为府,涉县复置,属真定府nbsp。次年,改属河南彰德府磁州nbsp。清承明制,雍正四年(1726年),磁州改属广平府,涉县仍属河南省彰德府nbsp。

    nbsp中华民国时期,涉县的归属也历经波折nbsp。初属河南省豫北道nbsp,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河南省nbsp。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nbsp。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底,涉县抗日政府成立nbsp。此后,涉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年8月,涉县由河南省划归河北省邯郸专署nbsp。此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涉县一直隶属于邯郸市nbsp。

    nbsp二、文化脉络: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

    nbsp涉县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女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涉县独特的文化脉络。

    nbsp女娲文化源远流长,涉县是华夏人文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nbsp。娲皇宫是全国肇建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古建筑群nbsp,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华夏祖庙,是中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nbsp。女娲祭典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nbsp,每年农历三月,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女娲祭典,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众前来朝拜祭祀,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

    nbsp红色文化在涉县占据着重要地位nbsp。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9师在此战斗生活达六年之久,110多个党政军机关曾驻扎于此nbsp。涉县成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是边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nbsp。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等红色遗迹,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成为后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nbsp。走出了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两位元帅,366位将军,涉县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的摇篮”nbsp。

    nbsp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女娲祭典、赛戏、高抬、上刀山、平调落子等民俗活动,各具特色,传承至今nbsp。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涉县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观念和审美情趣,是涉县人民智慧的结晶。

    nbsp三、自然风貌与地理特点:太行深处的山水画卷

    nbsp涉县是邯郸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太行余脉盘亘全境,区域平均海拔约1000米nbsp。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nbsp,西部和北部山高峰险,地势峻峭,气温偏低;东南部河谷、盆地地势低洼,气温较高,冷热空气对流常形成地形风,受地形影响,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nbsp。

    nbsp境内河流众多,卫河、漳河、马颊河三条主要河流贯穿全境nbsp,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也塑造了独特的水乡风貌nbsp。涉县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寒同期nbsp。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nbsp。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560.4毫米nbsp。

    nbsp四、乡镇风貌:各具特色的乡村图景

    nbsp涉县下辖1个街道、9个镇、8个乡nbsp,各乡镇犹如散落的珍珠,各具特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1.nbsp涉城镇:作为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涉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商业繁荣nbsp。街道上车水马龙,各类商店、超市琳琅满目,满足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nbsp。这里集中了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重要机构,交通便利,是涉县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nbsp。

    nbsp2.nbsp河南店镇:位于清漳河两岸,自然风光秀丽nbsp。农业以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是涉县的“菜篮子”nbsp。近年来,河南店镇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nbsp。

    nbsp3.nbsp索堡镇:因娲皇宫坐落于此而闻名遐迩,旅游业十分发达nbsp。镇上的旅游服务设施齐全,酒店、餐馆、纪念品商店一应俱全nbsp。索堡镇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利用清漳河的冷泉水打造了华北地区面积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鲟鱼养殖基地nbsp,750亩的养殖面积,年产量高达3400吨,年产值突破1亿多元nbsp。此外,索堡镇还拥有蔬菜大棚、葡萄采摘园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nbsp。

    nbsp4.nbsp西戌镇: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nbsp。以铁矿石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拥有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nbsp。近年来,西戌镇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nbsp。同时,西戌镇还注重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nbsp。

    nbsp5.nbsp井店镇:交通枢纽地位显着,邯长铁路、阳涉铁路穿境而过nbsp。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井店镇的物流、商贸等产业发展迅速nbsp。镇上建有多个大型物流园区和批发市场,货物吞吐量巨大nbsp。井店镇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宋塔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nbsp。

    nbsp6.nbsp更乐镇:是涉县的工业重镇之一,以建材、化工等产业为主nbsp。拥有多家大型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nbsp。更乐镇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nbsp。同时,更乐镇还积极推进城镇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nbsp。

    nbsp7.nbsp固新镇: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nbsp。这里是涉县的林果业基地,盛产核桃、花椒等干鲜果品nbsp。固新镇的古村落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nbsp。其中,固新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相传为唐末李克用屯兵筑城欲立县之地nbsp。

    nbsp8.nbsp西达镇:地处涉县南部,与河南省接壤nbsp。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边界文化nbsp。西达镇以农业和工业共同发展为特色,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工业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nbsp。近年来,西达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nbsp。

    nbsp9.nbsp偏城镇:位于河北和山西交界处,历史悠久nbsp。偏城村保存有不少古迹,尤以山寨式古建筑群——刘家寨最为着名nbsp。刘家寨建筑精美,现存80%以上多为清代末年到民

第4章 邯郸市《涉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