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保定市《博野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博野:冀中平原的古韵与活力交织之地

    nbsp在冀中平原腹地,博野县以331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人文风情。全县常住人口下辖7个镇、127个行政村及11个社区居委会nbsp,这里既有古老遗迹诉说往昔,也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是传统与创新交融的独特之地。

    nbsp一、乡镇风貌:各展特色的区域图景

    nbsp博野镇

    nbsp作为县域核心,博野镇由原冯村乡、博陵镇合并而成,镇政府驻博野县城博兴西路68号。这里商业繁荣,街道商铺林立,农贸市场热闹非凡,新鲜农产品与特色手工艺品汇聚。同时,博野镇保存着丰富历史遗迹,是探寻博野文化的重要窗口。

    nbsp小店镇

    nbsp位于县城北8.5公里处,面积34.8平方公里,人口约博温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以农业为根基,小店镇近年来特色种植养殖发展迅速,乡村旅游也渐成规模。游客可在农家院品尝地道美食,体验田园生活的闲适。

    nbsp程委镇

    nbsp程委镇地域辽阔,由原杜田庄乡、庄窠头乡合并而来。农业发达的同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王庄村传承300年的“百鼓齐鸣”,108套路气势磅礴;解村兴国寺石塔建于唐景龙四年(710年)nbsp,塔高雕饰精美,是古代建筑艺术典范。

    nbsp东墟镇

    nbsp东墟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北方绵拳在此传承。其创始人罗成立曾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展示中华武术风采。如今传承人陈彦卿义务授艺,培养众多青年精英。同时,东墟镇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产品远销各地。

    nbsp北杨镇

    nbsp以农业为主,盛产优质水果、蔬菜。镇内颜元祠堂建于清雍正年间,正殿布局严谨,体现明清建筑特色。颜元作为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其“实学”思想影响深远,祠堂成为传承其理念的重要场所。

    nbsp城东镇

    nbsp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注重生态建设,公园绿地遍布,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保留的传统村落中,古建见证岁月变迁,吸引游客探寻历史痕迹。

    nbsp南小王镇

    nbsp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良好。东王各庄150多年历史的戏曲拉拉调独具地方特色,剧团在政府支持下发展壮大,常为群众演出。秋季万亩果园硕果累累,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乐趣。

    nbsp二、历史沿革:岁月长河中的变迁轨迹

    nbsp博野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春秋战国属中山国,后归赵国,是南北文化交融之地。汉代设蠡吾县,属涿郡,为行政建制开端。此后县名与归属屡变:东汉称“博陆县”,为侯国;北魏复设博野县,因博水之野得名,此名沿用至今。

    nbsp唐代属河北道瀛洲,后隶深州,安史之乱后成军事要地;宋代为宋辽边境重镇,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元代属保定路,明代属保定府,洪武元年因水患迁治所至现博野镇,奠定县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并入安国县,1962年恢复建制,属保定专区(后为保定市),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与文化体系。

    nbsp三、人文古迹:凝固历史的无声印记

    nbsp蠡吾县城遗址

    nbsp位于城东乡里村东南60米,为西汉蠡吾县城。清代被滹沱河水淹没,现存遗址长1500米、宽1000米,文化层厚约2米,出土灰陶罐、汉砖等文物,是研究汉代城市与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nbsp陶瓦井遗址

    nbsp博陵镇西王墓村中部的汉代水井,井口直径井壁由弧形灰陶瓦围成。其发现为研究汉代水利与居民生活提供线索,展现古人智慧。

    nbsp还金井遗址

    nbsp南从里村东南隅的明代古井,井口直径深约青砖砌壁。因明代村民徐恭拾金不昧得名,井前石碑记载事迹,传承诚信美德。

    nbsp王子墓

    nbsp博陵镇西王墓村西北的战国古墓,俗称王子坟。现存方形土丘边长高4米,相传为战国王子葬地,墓区地表战国陶瓦片,是研究当时丧葬

第14章 保定市《博野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