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晋中市《平遥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太岳山之北,太行山与吕梁山两襟中央,有一座古老而迷人的县城——平遥。它东接祁县,西邻汾阳市,南靠沁源县,北连文水县,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12°12′—112°31′,北纬37°12′—37°21′之间nbsp,南北平均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达1260平方千米。平遥县下辖3个街道、5个镇、8个乡,这片土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nbsp平遥的3个街道各具特色,是城市生活与文化的交融之所。古城街道在平遥古城的核心区域,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和街道格局。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边店铺林立,传统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店、民俗文化展示馆等琳琅满目。在这里,人们既能感受到古老的韵味,又能体验到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城东街道是平遥城市发展的新区域,现代化的建筑与基础设施不断涌现,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历史遗迹和传统民居。这里的生活气息浓厚,有热闹的集市、公园,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城西街道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拥有大型购物中心、酒店等。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成为了平遥与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展示着平遥的现代风貌。

    nbsp5个镇各有千秋,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古陶镇作为平遥县的城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墙、明清古建筑,还有繁华的商业街。古陶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民居的古朴与大气,体现了当地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段村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这些建筑工艺精湛,木雕、砖雕、石雕精美绝伦,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段村镇还是平遥传统手工艺的聚集地,推光漆器制作、传统酿造技艺等在这里传承和发展。东泉镇位于平遥县东南部,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的山区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高,是徒步旅行和亲近自然的好去处。东泉镇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传统的庙会、社火表演等,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洪善镇地处平遥县东北部,交通便利,农业发达,是平遥县的重要农业产区。同时,洪善镇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老的寺庙、碑刻等,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变迁。宁固镇位于平遥县西北部,是平遥县的工业重镇,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宁固镇的传统民俗文化也十分活跃,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等深受群众喜爱,在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这些表演常常精彩上演。

    nbsp8个乡分布在平遥县的各个区域,各自保持着独特的乡村风貌和文化传统。南政乡地处平遥县中部,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为主。这里的农村生活宁静祥和,乡村风光秀丽,田野间四季景色各异。每到收获季节,金黄的麦浪、翠绿的蔬菜,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中都乡位于平遥县西南部,是平遥县的文化名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文化。中都乡的村庄大多保存着古老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一些古老的庙宇、祠堂见证了这里悠久的历史。岳壁乡地处平遥县南部,靠近平遥古城,旅游资源丰富,是平遥古城旅游的重要延伸区域。岳壁乡的一些村落与古城的建筑风格相互呼应,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不同于古城的乡村旅游乐趣,如农家乐、民俗体验等。卜宜乡位于平遥县东南部,山区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自然风光优美。卜宜乡的村民以种植果树、养殖家畜等为生,这里的农产品绿色无污染,深受市场欢迎。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农事活动,品尝新鲜的水果和农家美食。朱坑乡地处平遥县东部,是平遥县的生态乡,生态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朱坑乡的山区有着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这里的民俗文化也别具特色,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民间故事传说等,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襄垣乡位于平遥县东北部,农业产业发达,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襄垣乡有着独特的乡村文化,村民们热情好客,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习俗。在一些传统节日,村民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元宵节的花灯展览等。杜家庄乡地处平遥县西北部,地势平坦,农业以种植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杜家庄乡的乡村建设颇具特色,村庄规划整齐,道路宽敞。这里的村民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如剪纸、面塑等手工艺品制作。香乐乡位于平遥县西部,是平遥县的农业大乡,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为主。香乐乡的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同时,香乐乡也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如传统的戏曲表演、民间舞蹈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平遥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那时便已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相传这里曾是帝尧的封地,被称为古陶地。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置县平陶,属太原郡nbsp。西汉时,增设京陵、中都二县,与平陶县同属太原郡。王莽“新朝”时,京陵改名为致城,东汉时又恢复旧称。三国时期,平遥归魏,属西河郡。西晋时,隶属太原国。北魏始光元年(424年),为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平陶县改名为平遥县,属太原郡,后迁至京陵县境,同时废除京陵县并入平遥县nbsp。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中都县治迁至榆次县境,此后平遥县先后被东魏、北齐、北周控制。

    nbsp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郡制设立州制,平遥属介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析置清世县,大业二年(606年)又废入平遥县。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制设立郡制,平遥属西河郡(介州改)。义宁元年(617年),在介休设介休郡,平遥县改属介休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介休郡改为介州,平遥属介州。武德二年(619年),平遥县城被刘武周引突厥兵攻陷。贞观元年(627年),介州废除,平遥属汾州。天宝元年(742年),汾州改为西河郡,平遥属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西河郡又改为汾州,平遥仍属汾州nbsp。五代十国时期,唐同光元年(923年)后,平遥为后唐统治;晋天福元年(936年)后,归后晋管辖;汉天福十二年(958年)后,属后汉;周广顺元年(951年)后,被北汉占据。北宋初年,平遥仍归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归北宋,属汾州。靖康元年(1126年),金左副元帅率军6万进攻汾州平遥县城,宋援军5000余人及居民100余户长期抵抗后,城被攻陷。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灭北宋,平遥归金统治,仍属汾州,元朝时未变。

    nbsp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水成灾,冲垮平遥西城墙,次年进行扩建城池。自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清朝,平遥县一直属汾州府,属山西省承宣布政使司,又设冀南道驻此。清顺治三年(1646年),裁撤冀南道,平遥隶冀宁道,仍属汾州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后,平遥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年(1913年)3月,省县之间设道时,属中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属冀宁道(中路道改)。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山西废除道制后,平遥县直辖于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13日,日军侵占平遥,县城沦陷。同年4月,在县内彭坡头村建立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领导,后属太岳区一专区管辖nbsp。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以同蒲铁路为界,实行南北分治,在铁路北境建立平介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同蒲铁路北平遥境及介休、汾阳、孝义三县部分地区),属太岳专署管辖年5月,划归晋西北行政公署八专区,实际由中共晋西南工委统一领导。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铁路南境的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改为平遥县民主政府,仍属太岳区一专区,平介县属吕梁行署七专区管辖。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13日,平遥解放平遥县属晋中区,同月,平遥县城关区升级为平遥市(县级),与平遥县同属晋中行政公署第三专区。10月,平介县撤销,铁北地区复归平遥县年2月,平遥县、平遥市同属太原三专区年8月10日,平遥市撤销,恢复平遥县城关区,属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年8月,属榆次区专员公署年2月,属榆次专员公署年11月,属晋中专员公署年9月,属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年5月,属晋中地区行政公署年,晋中撤地设市,10月,晋中地区行政公署改为晋中市人民政府,平遥县隶属于晋中市。

    nbsp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平遥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侯士敏,1894年出生于平遥县宁固镇营里村,是中国共产党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也是领导山西革命运动的核心人物。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山西地区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革命精神和坚定信念激励着无数后人。李予昂,1901年出生于平遥县西达蒲村,他曾担任《天津好报》社名誉社长、延安抗大总校三分校秘书、秘书主任等职务。在革命战争年代,李予昂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56年,他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nbsp。李舜琴,1902年出生于平遥县净化村,是中国共产党员。他创办了《新时代》杂志,积极宣传进步思想,为推动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年6月,李舜琴建立了中共平遥县支部,为平遥地区的党组织建设和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平遥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必游景点,这些景点承载着平遥的历史与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nbsp平遥古城无疑是平遥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它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nbspnbsp公元前782年),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nbsp。古城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整体呈龟形布局,以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构成庞大古建筑群。城内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形成“土”字形框架,市楼为轴心,南大街为轴线,体现“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的传统礼制nbsp。平遥城墙周长高10米,设6座城门、72座敌楼和3000个垛口,象征孔子的72贤人和3000弟子,兼具防御与文化寓意。漫步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繁华的街市。街道两侧的明清建筑保存完好,古色古香的店铺里摆满了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吃

第7章 晋中市《平遥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