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晋城市《沁水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处在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的衔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23′48″~36°04′03″nbsp,东经111°56′02″~112°47′20″nbsp。其总面积达2676.6平方千米,在晋城市的土地上占据着独特的位置。沁水县东与高平市相邻,西和翼城县相接,南与阳城县相通,北与长子县、安泽县、浮山县接壤,四周环山的地形构成了与邻县的天然分界nbsp。

    nbsp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古韵

    nbsp沁水历史极为悠久,可追溯至两万多年前。下川遗址的发现,证实了距今2.3万年至1.6万年前,人类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尧舜时代,这里属于帝都畿内,“尧王择婿”“舜耕历山”等美丽传说流传至今。夏商两代,沁水属冀州。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文王十六子被封于原,即现在沁水县城西北。春秋时期,沁水归晋,战国时属韩,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曾屯兵于此。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赵、魏、韩三家分晋,晋君被迁至端氏食邑,就在现今沁水县城东22千米的郑庄镇西城村,这里成为晋国最后的国都。赵肃侯元年(前349),赵国夺取晋君的端氏之地,将晋君徙处屯留,此后沁水境属赵国。

    nbsp秦统一后,沁水属上党郡。汉属司隶,高祖元年(前203)设端氏县,属河东郡。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武苏封代共王之子刘忠于端氏,改为端氏侯国。三国曹魏时期,端氏始隶平阳郡。西晋时,先隶平阳郡,后属安平郡。南北朝时,沁水属北魏之建州,太平真君七年(446),端氏县被废,太和二十年(496)又复设端氏县,且为安平郡治,领端氏、濩泽二县。孝昌二年(526),设东永安县,治所在今沁水县龙港镇原固镇村,并为泰宁郡治,领东永安、西河、西濩泽、高延四县。北齐属建州,天保元年(550)废泰宁郡,改东永安县为永宁县。

    nbsp隋属冀州,开皇三年(583),改建州为泽州,废安平郡,端氏县治迁至今端氏村。开皇十八年(598),永宁县改为沁水县,县治迁至今县城,二县隶长平郡。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又属高平郡。义宁二年(618)改郡为州,再属泽州。唐属河东道,武德八年(625)端氏县改泽州治,领端氏、濩泽、沁水三县。贞观元年(627)州治迁至今晋城。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又属高平郡。乾元元年(758)改郡为州,再属泽州。五代属后晋之泽州;梁晋时期,时而属梁,时而属晋。

    nbsp宋属河东路泽州。金时属河东南路,天德二年(1151)改属平阳府泽州。贞佑四年(1216)又属上党泽州昭义军。兴定二年(1218)再改属盂州。正大元年(1224)将州升为忠昌军。元属司校司,至元三年(1266),废司校司,改属平阳路泽州,并将端氏并入沁水。大德九年(1305)改平阳路为晋宁路。明属山西布政使司平阳府,洪武九年(1376)将泽州升为直隶州。清属山西布政使司冀南道(后改为冀宁道)泽州。雍正六年(1728)升泽州为泽州府,直属山西布政使司。

    nbsp民国初年废泽州府,改属冀宁道。民国二十三年(1934),废冀宁道,直属山西省政府年确立专署制度,属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中条战役后),八路军南下,建立岳南根据地,1941年8月成立沁水县抗日政府,驻原苏庄乡四十亩村一带,属岳南专办三地委年10月成立沁东县抗日政府,一度称端氏县,驻固县乡元上村,属晋豫区委年2月成立沁南县抗日政府,驻土沃乡南阳村,属条东地委年12月沁东县改称士敏县。沁水、士敏同改属太岳行署年7月,沁水县并入士敏县年3月,沁南县改称沁水县年7月,士敏县并入沁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沁水县先后隶属于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年10月,沁水县并入阳城县,1959年10月沁、阳分治年,沁水县划归晋城市管辖。

    nbsp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沁水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唐代的柳公绰、柳公权兄弟,柳公绰是着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为官清廉,政绩卓着;柳公权更是以书法闻名于世,其楷书骨力劲健,结构严谨,对后世书法发展影响深远,与颜真卿并称“颜柳”nbsp。金代的李俊民,是一位着名的文学家和理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着有《庄靖集》。

    nbsp辖区风貌:乡镇的多样景致

    nbsp沁水县下辖7个镇和5个乡,每个乡镇都有着独特的风貌。

    nbspnbsp龙港镇:作为县城所在地,龙港镇是沁水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尧王曾在此访贤问道,舜帝也曾在沁河之畔制陶耕作。如今,海龙池的高山草甸令人心生向往,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龙港镇还传承着龙港花鼓、戈兰蚌、根书等民间艺术,展现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这里也有蜜蜂小镇等现代多元元素,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特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nbsp中村镇:位于沁水县西南部,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有着独特的山区风光。当地的居民生活围绕着山林和矿产资源展开,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活方式。

    nbspnbsp郑庄镇:历史悠久,郑庄镇西城村曾是晋国最后的国都。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和遗迹,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同时,郑庄镇的农业也较为发达,是沁水县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nbspnbsp端氏镇:历史上曾是端氏县的治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端氏镇的古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此外,端氏镇交通便利,商业活动较为活跃,是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地。

    nbspnbsp嘉峰镇:经济较为发达,以煤炭产业为主。嘉峰镇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矿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嘉峰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nbspnbsp郑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的工业和农业都有一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郑村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环境。

    nbspnbsp柿庄镇:农业特色鲜明,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也是沁水县的重要畜牧养殖基地。柿庄镇的乡村风光优美,田野广袤,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nbspnbsp土沃乡:自然景观秀丽,有南阳村等美丽的乡村。土沃老花鼓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每逢节日庆典,村民们就会跳起欢快的老花鼓,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此外,土沃乡的生态旅游资源也在逐步开发中。

    nbspnbsp张村乡: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张村乡的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当地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如水果、蔬菜等。同时,张村乡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nbspnbsp胡底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胡底乡的居民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传承着古老的民俗文化。这里的乡村建筑风格质朴,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nbspnbsp固县乡:农业和畜牧业是主要产业,农产品丰富,畜牧业发展良好。固县乡注重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固县乡的乡村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nbspnbsp十里乡:红

第2章 晋城市《沁水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