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运城市《绛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绛县是山西省运城市下辖的一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县国土总面积993.49平方公里,呈现出“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地貌特征。绛县辖10个乡镇,分别是古绛镇、横水镇、陈村镇、卫庄镇、磨里镇、南樊镇、安峪镇、大交镇、郝庄乡、冷口乡,还设有城市社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是对绛县的详细介绍:

    nbsp乡镇简介

    nbspnbsp古绛镇:作为绛县县城所在地,是绛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汇聚了众多商业网点、学校和医疗机构。古绛镇历史底蕴深厚,境内留存有大量古迹,如绛县文庙等,承载着绛县的悠久文化。

    nbspnbsp横水镇:位于绛县西部,是绛县的人口大镇和经济强镇。镇内工商业较为发达,有多个工业园区,工业产业涉及机械制造、建材等领域。同时,横水镇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区,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产量丰富。此外,横水倗国墓地在此处,为研究西周时期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nbspnbsp陈村镇:地处绛县东南部,境内多山地丘陵。陈村镇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绛县重要的林业基地。镇内的长春观是为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的长春子邱处机而修建,是研究元代道教建筑及元、明、清建筑形制的宝贵资料。

    nbspnbsp卫庄镇:位于绛县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绛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这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蔬菜、水果种植规模较大。同时,卫庄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太阴寺就坐落于此,寺内的独木雕卧佛堪称艺术珍品。

    nbspnbsp磨里镇:位于绛县东部,东与临汾市翼城县交界,南、西与卫庄镇相连,北与安峪镇相邻。全镇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是一个山区农业乡镇。因处磨里峪口,早期以产桃花石磨闻名而得名。境内植被覆盖率高达88.6%,有县委廻马岭党性教育基地、绛北大峡谷风景区等,享有“革命老区,生态磨里”等称号。

    nbspnbsp南樊镇:位于绛县南部,地处中条山北麓。南樊镇以农业和林果业为主,盛产苹果、山楂等水果。镇内的南樊石牌坊建于清嘉庆九年,是全石结构,雕刻十分精细,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nbspnbsp安峪镇:位于绛县东北部,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捷。安峪镇是绛县的工业重镇,拥有多个工业企业,涉及化工、铸造等行业。同时,这里也是优质小麦和蔬菜的种植基地,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nbspnbsp大交镇:是绛县四大文明古镇之一,位于绛县东北端,地处绛县、翼城、曲沃交汇处。全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主导产业为农业,蔬菜、草莓、樱桃、香菇远销省内外。大交镇历史悠久,不仅有浍河落雁、石雷石鼓等自然景观,还拥有瓜子寨、媳妇崖等优美的神话传说。

    nbspnbsp郝庄乡:位于绛县县城西北约20公里处,北依紫金山,西临闻喜、侯马,南凭涑水河,素有“凤凰塬”之称。全乡下辖13个行政村,国土面积51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旱作农业乡镇。境内有裴家祠遗址、裴行俭墓等文物古迹,西郝庄村还是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跑花灯”的发源地。

    nbspnbsp冷口乡:位于绛县东南部,地处中条山北麓。全乡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发展了核桃、花椒等经济林产业。冷口乡自然风光优美,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nbsp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nbsp绛县历史悠久,是有史可查的“天下第一县”。《左传》鲁襄公三十年有“绛县老人”的记载,这是先秦经典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县制具体名称。绛之命名者为春秋时晋献公,晋献公命人修筑绛城,定都于绛。至晋平公时,设立绛县,使其成为中国最早的县城之一。

    nbsp绛县是尧的故乡,“尧的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古老的华夏文明记忆。这里留存着众多与尧相关的传说和遗迹,见证了远古时期的文明曙光。此后,绛县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始终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众多遗迹,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多达十处。

    nbsp历史人物

    nbsp绛县人杰地灵,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晋文公重耳。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晋献公次子,文治武功卓着,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重耳在位期间,拔擢贤士,通商宽农,赏罚分明,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还留下了“清明寒食”“退避三舍”等典故。其死后葬于绛县卫庄下村西,墓冢高达30多米,千百年来香火连绵。

    nbsp此外,唐代名将裴行俭也出自绛县。裴行俭精通兵法,善于用兵,曾多次率军平定边疆叛乱,为维护唐朝的稳定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还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备受赞誉。郝庄乡至今仍有裴家祠遗址、裴行俭墓等遗迹,

第6章 运城市《绛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