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铁岭市《昌图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辽宁省最北部,松辽平原南端,有一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昌图县。作为铁岭市下辖县,它东与开原市接壤,西连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南邻法库县,北接吉林省四平市,区域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是辽宁省面积最大的县。这片土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也孕育着多元的民俗风情。

    nbsp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nbsp昌图县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境内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期,这里属肃慎族活动区域;秦汉至魏晋,为东胡、鲜卑等民族游牧之地;唐代,纳入安东都护府管辖,开始与中原文化产生密切交流。

    nbsp辽金时期,昌图成为契丹、女真等民族的聚居地,农业与畜牧业并行发展,留下了众多城址、墓葬等遗迹。元代,此地属开元路,是连接中原与东北边疆的重要驿站;明代,为辽东边墙防御体系的一部分,设有多处卫所,军事地位突出。

    nbsp清代,昌图迎来重要发展节点。乾隆年间,朝廷在此设立昌图厅,开启大规模垦荒屯田,关内移民陆续迁入,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使这片土地逐渐从游牧区转变为农业区。光绪年间,昌图厅升为昌图府,辖一州三县,成为辽北政治、经济中心。

    nbsp民国时期,昌图改府为县,先后隶属奉天省、辽宁省。抗战时期,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重要区域,无数志士在此投身抗日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昌图县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84年划归铁岭市管辖,逐渐发展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nbsp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昌图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底色,融合满、蒙、汉等多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传统农耕技艺、民间艺术、饮食习俗等相互交织,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nbsp昌图历史上人才辈出。近代以来,涌现出一批投身革命与建设的杰出人物。如抗日名将马占山,虽籍贯为吉林,但曾在昌图一带组织抗日武装,留下了抗击日寇的英勇足迹;当代农业专家陈温福院士,虽非昌图人,但长期在辽北地区开展水稻种植研究,其成果对昌图农业发展影响深远。此外,当地还涌现出许多民间艺人,在二人转、剪纸、泥塑等领域传承着传统技艺。

    nbsp二、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nbsp昌图县下辖33个乡镇(场),包括26个镇、4个乡、3个农场,乡镇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昌图丰富的地域风貌。

    nbsp昌图镇

    nbsp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昌图镇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镇内交通便捷,京哈铁路、集锡高速穿境而过,商业繁荣,拥有多家大型商场和专业市场。工业以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农业则以蔬菜、花卉种植为特色,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镇内设有昌图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展现了当地从远古到近代的发展历程。

    nbsp八面城镇

    nbsp位于昌图县西北部,面积137平方公里,因清代建有八面城墙而得名。这里是辽、吉两省交界处的重要商贸节点,市场辐射周边多个县市。工业以服装加工、食品制造为主,农业盛产玉米、大豆,镇内的八面城古镇遗址见证了其作为辽北重镇的历史地位。

    nbsp老城镇

    nbsp原名“昌图老城”,曾是昌图府治所,面积114平方公里。镇内保留了大量清代建筑遗迹,如府衙旧址、文昌宫等,文化底蕴深厚。农业以水稻种植为特色,所产“昌图大米”享誉东北。近年来,老城镇依托历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吸引了众多探寻辽北历史的游客。

    nbsp宝力镇

    nbsp地处昌图县中部,面积178平方公里,是全县重要的农业大镇。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玉米、高粱产量居全县前列,拥有多家粮食加工企业,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镇内的宝力水库是周边重要的水利设施,兼具灌溉、养殖、休闲功能。

    nbsp亮中桥镇

    nbsp位于昌图县南部,面积152平方公里,以“亮中桥白酒”闻名。这里酿酒历史悠久,清代就有多家酒坊,如今形成了规模化的白酒产业集群,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农业以花生种植为特色,“亮中桥花生”因颗粒饱满、出油率高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nbsp三江口镇

    nbsp地处昌图县最北部,与吉林省四平市隔河相望,面积143平方公里。因东辽河、西辽河、招苏台河在此交汇而得名,水资源丰富,是全县重要的水稻产区和淡水鱼养殖基地。镇内的辽河湿地公园是观鸟、垂钓的好去处,展现了辽北水乡的独特风貌。

    nbsp泉头镇

    nbsp位于昌图县东部,面积112平方公里,因境内多泉眼而得名。这里山林资源丰富,盛产榛子、山野菜等特色产品,工业以采石、木材加工为主。镇内的天桥山海拔457米,因山顶有天然石桥而得名,是当地群众休闲登山的热门地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双庙子镇

    nbsp面积108平方公里,京哈铁路、京哈高速贯穿全镇,交通优势明显。工业以化工、建材为主,农业发展多元化,既有传统粮食种植,也有温室大棚蔬菜和中草药种植。镇内的双庙子火车站是辽北重要的铁路枢纽,见证了百年铁路发展史。

    nbsp傅家镇

    nbsp位于昌图县西北部,面积145平方公里,是满族聚居区。这里保留了较多满族习俗,如春节挂“索伦杆”、饮食中的“萨其马”“酸汤子”等。农业以玉米、高粱种植为主,兼营畜牧业,镇内的傅家天主教堂始建于清末,是辽北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遗址。

    nbsp古榆树镇

    nbsp面积167平方公里,因镇内有一株树龄超300年的古榆树而得名。这里是全县重要的畜牧养殖基地,牛、羊存栏量居前列,农业以杂粮种植为特色,绿豆、红小豆等产品出口日韩。镇内的古榆树广场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经常举办秧歌、二人转等表演。

    nbsp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nbsp鴜鹭湖旅游度假区

    nbsp位于昌图县鴜鹭树镇,是国家AAAA级景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景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每年春秋两季,大量鴜鹭、天鹅、野鸭等水鸟在此栖息,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度假区内设有木栈道、观鸟台、游船码头等设施,游客可徒步赏景、乘船游湖,或体验渔家生活。周边的农家乐提供全鱼宴,选用湖中鲜鱼烹制,风味独特。

    nbsp天桥山风景区

    nbsp地处泉头镇境内,主峰海拔457米,因山顶有一座天然石拱桥而得名,桥长10余米,宽3米,跨度约5米,形态壮观。山间林木茂密,有松、柏、枫等多种树木,春季山花烂漫,秋季层林尽染。景区内还有老道洞、朝阳洞等天然溶洞,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据考证,天桥山曾是辽金时期的军事了望台,山腰处仍可见古城墙残迹。

    nbsp昌图府衙旧址

    nbsp位于老城镇,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年昌图府的行政中心。现存建筑包括大堂、二堂、厢房等,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砖木结构,体现了清代地方官署的建筑风格。大堂内保留了当年的审判桌椅、官帽架等物品,厢房设有展厅,展示了昌图府的历史文献、印章、服饰等文物,是了解辽北清代行政制度的重要实物载体。

    nbsp八面城古城遗址

    nbsp位于八面城镇内,始建于辽代,原为辽代韩州城址,清代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八面城。现存城墙残段约2000米,高35米,夯土结构,依稀可见当年的城防格局。遗址内曾出土辽代陶罐、金代铜镜等文物,现藏于昌图县博物馆。镇内的“八面城遗址公园”对城墙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成为群众休闲与历史教育的场所。

    nbsp太阳山风景区

    nbsp地处昌图县东南部,面积2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06米。山间有多处天然奇石,如“太阳石”“卧虎石”,形态逼真。山上植被以落叶松、柞树为主,林间栖息着野兔、山鸡等野生动物。景区内的太阳山庙始建于清代,虽历经修缮,但仍保留了传统建筑风格,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庙会活动。

    nbsp四、古刹与寺庙

    nbsp常泰寺

    nbsp位于昌图镇东南的月亮山脚下,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原名“观音寺”,后历经战火损毁,2005年重建并更名。寺

第7章 铁岭市《昌图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