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7章 京华岁月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脆弱,却也是最致命的软肋。若不能改变这积贫积弱的局面,这深宫里的痴男怨女,终究逃不过历史的车轮。

    nbsp“在想什么?”

    nbsp英娘端着莲子羹进来,发间茉莉簪子轻轻晃动。

    nbsp“先吃饭吧,慈烨还等着给你背新学的诗呢。”

    nbsp谭威握住妻子的手,触到她掌心因练习急救留下的红痕。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要对抗的不仅是历史的惯性,更是这深宫里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

    nbsp前路迷雾重重,每一步都可能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他别无选择,因为他的身后,不仅有挚爱之人,更有万千黎民。

    nbsp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得他喘不过气,却也让他在漫漫长夜里,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忧虑与感慨。

    nbsp。。。

    nbsp英娘蝉翼纱衣上的珍珠璎珞轻晃,碎成一片柔白的光影。

    nbsp谭威抬眼便见她眼下青黑,眼圈泛着不正常的潮红,这已是她今日第三次为周皇后的事落泪了。他不动声色地挪了挪坐姿,张开手臂示意她过来。

    nbsp“怎么又哭了?”

    nbsp当柔软的身躯跌进怀里时,谭威闻到她发间残留的茉莉香混着泪水的咸涩。英娘将脸埋在他胸前,声音闷闷的:

    nbsp“皇后娘娘那样好的人,偏生要受这病痛折磨。。。”

    nbsp话音未落,喉间已溢出哽咽。

    nbsp谭威轻轻拍着她的背,指尖触到她脊骨凸起的轮廓,记忆中另一个世界的妻子,也曾这样在他怀里哭过。

    nbsp那时他们住在学区房的小公寓里,为孩子的升学名额发愁。此刻掌心的温度如此真实,却又让他恍惚间生出时空交错的错觉。

    nbsp“想哭就哭出来,别憋着。”

    nbsp他将下巴抵在她发顶,声音放得极轻。英娘先是肩膀微颤,继而发出压抑的啜泣,最后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nbsp她的眼泪浸透了他的衣襟,手指紧紧攥着他腰间的玉带銙,仿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nbsp哭了许久,英娘的情绪终于缓和下来。她瘫软在谭威腿上,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忽然开口:

    nbsp“今日在安养宫,皇后娘娘提过。。。吴三桂曾托人向周家小妹提亲。”

    nbsp谭威的手指骤然收紧,却又很快放松,“哦?”他不动声色地应着,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

    nbsp“娘娘认为这样是为了与皇家结为连襟。”

    nbsp英娘拨弄着他胸前的盘扣继续道:

    nbsp“娘娘病重时还说,若她去了,想让小妹入宫为妃,这样。。。”

    nbsp她抬眼望着丈夫紧绷的下颌线。

    nbsp“谭家、周家,还有太子慈烺殿下,便能连成一气了。”

    nbsp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刺耳,谭威想起史书里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背叛,又想起今日在宫中见到的崇祯,此刻恐怕还在为联姻之事权衡利弊。

    nbsp“吴家这步棋,走得妙啊。”

    nbsp他冷笑一声。

    nbsp“既不直接求娶皇家,又能迂回渗透,难怪能在军中立于不败之地。”

    nbsp英娘敏锐地捕捉到他语气中的寒意:

    nbsp“你在担心什么?陛下如今正宠信吴总兵,连奴家都能看出,陛下是想借吴三桂制衡收拢各地总兵。”

    nbsp她的指尖停在他锁骨处。

    nbsp“只是。。。新军近年扩张太快,陛下为何不稍加监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谭威差点脱口而出。

    nbsp“因为崇祯需要吴家来当挡箭牌,最后却会落个抓鸡蚀米,他吴三桂就是个咬人的棋子。。。”

    nbsp却在开口前咽下,他莫名的想起远在白头山的萨仁娜和谭福,暂时不想开口。

    nbsp“有些事,陛下未必看得透。”

    nbsp他轻抚她的发丝。

    nbsp“但我们得防着,周家单薄,娘娘估计也是在给太子找补,我们只是一层锦被而已。”

    nbsp英娘似懂非懂地点头,刚要再说什么,两人的肚子却同时咕咕叫了起来。

    nbsp尴尬的声响打破了一室温馨,英娘扑哧笑出声,伸手戳了戳他的腰:

    nbsp“都督大人,原来你也会饿?”

    nbsp谭威趁机捏了捏她的鼻尖:

    nbsp“再饿也得先哄好我家夫人。”

    nbsp他扬声唤管家。

    nbsp“备膳!要糖醋鲤鱼和莲子百合粥,夫人最爱吃的。”

    nbsp英娘正要开口说些什么,门外传来管家急促的脚步声。

    nbsp“老爷,谏院言正徐志浩大人来访!”

    nbsp管家的声音带着几分犹豫。

    nbsp谭威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惊喜,转头向英娘解释道:

    nbsp“是开州书院的旧识,当年我们论道,如今已是朝堂上响当当的人物。”

    nbsp他一边说着,一边整理衣襟,快步迎向厅外。

    nbsp徐志浩身着七品青色官服,腰间银带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见到谭威大步走来,他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远远便伸出双手:

    nbsp“都督!许久不见!”

    nbsp。。。

    nbsp“老徐!真是想死我了!”

    nbsp谭威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仿佛要把这些年的思念都融进这一握之中。他上下打量着徐志浩,见昔日同窗眉目间多了几分沉稳与威严,心中感慨万千。

    nbsp英娘在一旁行礼,徐志浩连忙回礼,口中说道:

    nbsp“郡主使不得,还记得当年随都督去迎亲,下官曾为郡主新轿探路。”

    nbsp他的话语中带着恰到好处的熟稔与尊重。

    nbsp谭威拉着徐志浩在厅中坐下,忍不住感慨:

    nbsp“老徐这些年,真是风光无限啊!前年那场科举,陛下亲自面试筛选,二十四人被黜,唯独你与马毓宫等十人脱颖而出,这等荣耀,当真是轰动天下!”

    nbsp徐志浩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nbsp“说来惭愧,若不是当年在开州书院,得都督指点迷津,我又岂有今日?还记得那时,我与刘闻言一般,整日空谈治国之道,是都督一番畅谈,让我茅塞顿开。”

    nbsp谭威想起崇祯已经对科考试探性的进行了改制,起码在殿试中,不再录取夸夸其谈之辈,而徐志浩思想中的谭威点化,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nbsp徐志浩出身胶东文武世家,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却在迷茫中苦苦求索。揭下开州书院招贤榜的那日,他眼中闪烁的光芒,至今仍历历在目。

    nbsp“这些年你在西北征战,稳定边境,功绩卓着,只是朝中知晓的人太少。”

    nbsp徐志浩的语气中带着惋惜。

    nbsp“我虽随侍陛下左右,分析过这些功绩的重要性,却自身无法亲赴西疆,与都督相助,实在遗憾!”

    nbsp谭威心中一暖,他在朝堂根基薄弱,故交甚少,徐志浩这样既有真才实学,又与自己私交深厚的老友,实在难得。

    nbsp他重重拍了拍徐志浩的肩膀,转头对管家吩咐道:

    nbsp“快去准备宴席!今日我要与老徐痛饮一番,不醉不归!”

    nbsp徐志浩笑着推辞:

    nbsp“都督如今军务繁忙,我这突然造访,莫要耽误了正事。”

    nbsp。。。

    nbsp“什么正事能比老友重逢更重要?”

    nbsp谭威佯装不悦。

    nbsp“今日咱们不谈朝堂,不议军务,只叙旧情!”

    nbsp厅中气氛渐渐热烈起来,英娘见状,悄悄退下安排宴席。看着两个久别重逢的老友相谈甚欢,她心中也替夫君感到高兴,毕竟看样子,夫君于清流中颇有善缘。

    喜欢。

第207章 京华岁月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