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借练手欲拔异心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这话已说的相当严重,朱棣明知不可,却又不吐不快。
nbsp从登基到今日,也不到一年时间。
nbsp如今的朱棣与那赫赫威名的永乐大帝,还差的有些远。
nbsp现在的他,更像是燕王多一些。
nbsp所以这些话,才敢不管不顾的说出来。
nbsp闻听此言,心怀愧疚者有之,不忿者有之,心生离意者亦有之。
nbsp唯独没人敢开口劝诫,或为这些人求情。
nbsp罪证当前,历历在目,罪官大部分不敢再说话,但也有人并不认为自己犯罪。
nbsp“陛下!”
nbsp户部清吏司郎中武行泰昂然抬头:“陛下言臣罪过,臣认!”
nbsp“但陛下可知,臣等年俸几何?”
nbsp不待朱棣说话,他就自己给出答案:“月俸十六石!”
nbsp明朝前期和中期,米价一直很便宜。
nbsp《明史》记载,明朝永乐年间,京师百官的工资,是各自拿着工资单领大米。
nbsp米价便宜的时候,拿工资单领到七、八石大米,才能兑换一两银子。
nbsp明初银价还算稳定,约在1000文左右。
nbsp按照武行泰的俸禄,一个月十六石米,差不多就是二两银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这个钱对于一家三口百姓家来说还算富足,不过对于官员来说,需要养一家老小,压力就很大了。
nbsp家小、教育、社交、用度,处处都需要钱。
nbsp更何况对于一些有野心的官员,‘孝敬钱也是少不了的。
nbsp不得不说,这也是朱元璋狠杀了几批官员,却始终屡禁不止的原因。
nbsp尤其是洪武八年,朱元璋改俸禄为发大明宝钞,官员一度更是穷困潦倒。
nbsp这个穷困潦倒,不是形容词,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nbsp洪武八年,朱元璋规定宝钞1贯折合铜钱1000文,还禁止使用金银。
nbsp对于伪造宝钞者,抓到就是斩首。
nbsp朱元璋不懂经济,没有相应的质押物,阻止不了宝钞的飞快贬值。
nbsp等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贯宝钞只能折合铜钱250文。
nbsp而洪武二十七年,1贯宝钞折合铜钱160文,更遑论50年后的正统十三年,1贯宝钞折合铜钱2文,彻底成为废纸。
nbsp朱棣曾一度想启用宝钞付俸,被苏谨及时叫停。
nbsp他清楚,若是这么胡搞下去,大明的经济就会一团混乱。
nbsp不得不说,如今大明最硬的‘硬通货,除了金银铜钱外,就是苏家钱庄的汇票。
nbsp在一些偏远地方,最高的甚至需要1:1.5,才能换到方便易携带的苏家汇票。
nbsp即便溢价这么高,苏家汇票也一票难求。
nbsp不为别的,首先就是质押有保障,防伪难破解,不怕被坑。
nbsp另一个原因,就是交通不便。
nbsp如今火车道的铺建,刚刚提上日程不久,能够形成区域网络的,只有泽州、上党一带。
nbsp即便是京城,目前也不过刚刚投入建设。
nbsp交通不便,涉及大宗交易的情况,就需要雇佣镖局、护卫押送金银。
nbsp而这些人的雇佣挑费,吃穿用度,都不是一笔小数字。
nbsp距离要是太远,甚至比汇票的溢价还要高。
nbsp就这,还得担心护卫会不会和贼人勾结,杀人越货。
nbsp有了苏家汇票,那就方便很多了。
nbsp甚至都不需要担心被抢。
nbsp每张汇票都有密押、身份验证的手段。
nbsp只要提前定好,除非本人持密押来取,即便你抢走汇票也取不出钱来。
nbsp朱棣一度想要用汇票代替俸禄,但想想也知道不可行。
nbsp毕竟,他和苏谨的关系再好,也不可能把一国之经济命脉压到苏谨手上。
nbsp面对武行泰的质问,朱棣脸色阴沉:“这便是你贪墨的理由?”
喜欢。
第746章 借练手欲拔异心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