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总而言之是一个非常牛逼的成果[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为他居然在第一作者后排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nbsp除此之外,还有黄奇和一个叫王久隆的名字。
nbsp由不得他不激动,排名靠后的一作也是一作啊,更何况这可是Cell的一作。
nbsp正当他心潮澎湃的时候,突然,有人惊呼一声:“你们快看引用次数!“
nbsp”论文才上线十分钟,已经有7次引用了,而且这里有个评论。“陈雨蒙指着网页下方:“这是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罗伯特·齐格勒教授,他评论了这个成果,说这是39;水稻抗病毒育种的里程碑式突破39;。”
nbsp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曾福年快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刚打印出来的论文:“小陆,你看这个。”他指着论文中的一段话道:“不仅直接上了封面,他们还把39;繁缕1号39;的农艺性状分析放在了Highlight部分,看来你的面子还是大啊。”
nbsp陆时羡微微一笑,接过论文,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熟悉的图表和数据。
nbsp“这是大家三年的心血,无数个不眠之夜,才终于化作了这薄薄的几页纸。如果拿不出来东西,我就算有再大的面子也没用。“
nbsp实验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nbsp......
nbsp与此同时,在华国农科院的一间报告厅内,一场关于“繁缕1号”的专题讨论会正在进行。
nbsp台下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科学家,台上有几位农业科学方面的权威正在为Cell上的这篇文章而激烈讨论着。
nbsp“我认为,39;繁缕1号39;最大的突破在于发现了温度波动诱导的蛋白质构象重排机制。”来自华农大的教授李建国指着大屏幕上的结构图说:34;这为作物抗病毒育种开辟了全新的方向。34;
nbsp“我同意!”另一位教授接过话筒:“但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技术具有很好的普适性。据陆时羡团队已经发布在期刊上对小麦和玉米上的试验结果来看,结果比较理想。34;
nbsp台下响起一阵低语。
nbsp一位年轻的博士举手提问:“各位教授,请问39;繁缕1号39;在推广应用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34;
nbsp“这个问题问的好。”李建国教授点点头:“首先是技术转化的问题。进行温控的成本较高,如何降低技术门槛是个挑战。”
nbsp“我补充一点。”另一位专家说道:“还有公众接受度的问题。虽然39;繁缕1号39;是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的,但很多人还是会将其与转基因技术混淆。如果没有足够的科普宣传,很有可能在市场推广上遭遇冷场。”
nbsp就在这时,会场后方传来一个声音:34;我来自南江农业厅。我想分享一个好消息,39;繁缕1号39;在我们省的示范种植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预计增产20%以上,而且完全不需要使用农药防治病毒病。“
nbsp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皆是面露异色,动起了别的心思。
nbsp要知道,之前陆时羡说的再好听,他展示的也是自家试验田的结果。
nbsp自己种的和别人种的东西是两码事,如果后者的效果跟前者相差不大,甚至还要高出的话,那说明这个技术的优秀程度已经超出想象。
nbsp许
第607章 总而言之是一个非常牛逼的成果[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