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慷慨解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日后,瑞和殿内,王镜向天子刘协呈上筹款方略。

    nbsp刘协道:“爱卿所奏,朕皆准之。只是这义仓……”

    nbsp王镜微微一笑:“陛下放心,臣已联络弘农杨氏、颍川荀氏、下邳陈氏、河内司马氏、吴郡陆氏等豪族,他们愿率先建立义仓。只需陛下赐匾嘉奖,必能带动天下士族。”刘协点点头,他轻声道:“朕亲自题字便是。只是…爱卿的字更受追捧…”

    nbsp自王镜主政以来,求她墨宝的士族络绎不绝,但她哪有时间应付这些。

    nbsp她拱手道:“陛下乃九五之尊,一字千金。此事还是交由陛下吧。臣定会安排太学生歌颂陛下的仁德之举。”

    nbsp殿外忽有白鸽振翅掠过,檐角风铃叮咚作响。

    nbsp刘协望着眼前女子清冷坚毅的眉眼,恍惚想起多年前初遇时,对方在董卓面前进退有度的模样,那时的王镜不过是一介微末女官,如今却已能将天下豪族调度得宜。

    nbsp他忽地弯起唇角,伸手轻轻扯住王镜广袖上的银线云纹,眼中带着几分少年心性:“既如此,朕一定会好好练练字,莫要给爱卿丢脸。”

    nbsp离开皇宫,王镜直奔丞相府。路上,她看见几队绣衣使者策马奔向不同方向。这些人将监督各地募捐,确保每一粒粮食、每一枚铜钱都能如实入库,防止官吏中饱私囊。

    nbsp丞相府内,王镜接见了糜竺。

    nbsp她开门见山道:“糜先生,朝廷欲设义郎之衔,凡捐赠粮十万石或钱千万者,可获此殊荣,名列丹书。”

    nbsp糜竺顿时眼睛一亮。多年来他虽赚得盆满钵满,却总被士林讥为铜臭满身。前日参加清谈会,竟连末席都没捞到。

    nbsp他当即表态:“竺愿捐粮十五万石,另加钱五百万助赈。”

    nbsp王镜微笑颔首。她知道,对这些富可敌国的商贾而言,钱财不过是数字,而能够洗脱商籍、光耀门楣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nbsp“三日后早朝,陛下将亲自授予义郎印绶。届时……定叫全天下都知道,糜氏一门乃大汉肱骨。”

    nbsp糜竺不禁露出急切又雀跃的神情,随即郑重承诺:“多谢主公!主公放心,东海糜氏必当全力支持朝廷大业。”

    nbsp送走糜竺后,王镜想起那些还在观望的豪强富商,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有了糜竺这个榜样,其他人很快就会争相效仿。名誉、地位、权力,这些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事物。

    nbsp侍女玉簪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王镜忽然问道:“洛阳虞氏的代表到了吗?”

    nbsp“回主君,已在偏厅等候多时。”

    nbsp王镜整了整衣袖:“请她进来吧。”

    nbsp片刻后,虞清澜迈入殿内,恭敬行礼:“清澜拜见恩相。”

    nbsp王镜抬手虚扶:“不必多礼。”

    nbsp虞清澜却不急着起身,反而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主公请看,这是今年上半年清如许三十六处分号的收支明细。”

    nbsp她翻开烫金封皮,指着朱笔圈注处,“按当初约定,主公占七成干股,应得分红八十万钱。清澜斗胆,已命人将钱粮分批运抵翊京。”

    nbsp王镜眉梢微动,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这个数目远超她的预期,她接过账册,指尖触及虞清澜掌心的薄茧:“你倒是勤勉。”

    nbsp虞清澜再次俯首:“主公大恩,清澜刻骨铭心。听闻朝廷募捐,清澜愿另捐钱三百万,粮五万石。酒行三百辆牛车、八十艘漕船,皆可调用。不求义郎虚衔,不要功德碑文。”酒如世道,浊者自浊,清者自清。王镜望着眼前这个已然脱胎换骨的女子,忽然觉得这是她这些年最值得骄傲的一笔投资,比那些虚与委蛇的朝堂算计,这份纯粹的知遇相报,要干净得多。

    nbsp…

    nbsp椒房殿内,熏香袅袅,茶汤沸腾。

    nbsp皇后伏寿端坐主位,接见朝廷命妇。

    nbsp俯首缓声道:“诸位夫人,今日请诸位来,不为别的。前线将士浴血,灾民流离失所,我等虽居闺阁,亦当尽绵薄之力。”

    nbsp万年长公主刘贞——先帝之女,如今天子刘协的姐姐,率先回答:“皇后所言极是。本宫有些体己钱,愿尽数捐出。”她抬手示意侍女,捧出一个锦盒,里面堆满金钗玉镯。

    nbsp昔日董贵人董琳,如今一袭素袍,手持佛珠,自董承伏诛后便长居慈云寺清修。

    nbsp她轻声道:“民女身无长物,唯有陛下赏赐的几匹蜀锦尚未动用,愿献出赈灾。”

    nbsp吕布的夫人严晏爽快道:“妾身嫁妆里还有百金,本是为儿女留着,如今国事要紧,全数捐了!”

    nbsp张超的夫人谢遥却有些犹豫。她出身寒门,丈夫又只是个小官,手头并不宽裕。正踌躇间,忽听一声轻笑。

    nbsp“募捐一事,尽力便好。老身愿多捐一些。”

    nbsp众人回头,只见兰国夫人杨荔缓步而来。她眉目间与王镜有七分相似,只是眼角的细纹里藏着岁月沉淀的温柔,举手投足皆是世家贵女的风范。

    nbsp谢遥顿时脸红:“兰国夫人折煞妾身了!妾身虽不宽裕,却也不能坐视不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她从袖中摸出个素绢小包,展开时露出一对圆润的珍珠耳珰,在烛光下下着温润光泽,“这是成亲时夫君所赠,虽不是什么稀世珍宝……”

    nbsp杨荔已走到她身侧,指尖轻轻按住她要放下耳珰的手。“这般情意,可比千金更重。老身捐的数目,便算在张夫人名下如何?咱们妇道人家,也该给那些须眉做个表率。”

    nbsp谢遥猛地抬头,正对上杨荔的眼睛,她眼中温润笑意比春阳更暖。

    nbsp…

    nbsp慈云寺

    nbsp清晨,佛寺前早已人头攒动。香烟袅袅,钟声悠扬,百姓们挤在寺前广场上,仰头望着那座新立的青石碑,上面“功德无量”四个大字,正是天子刘协亲笔所题。

    nbsp高僧支娄迦谶身披袈裟,手持锡杖,缓步登台。

    nbsp他面容慈和,目光深邃,声音却洪亮如钟声,在人群中回荡:“凡捐赠超百石者,名刻此碑,永享香火,福泽子孙。”

    nbsp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惊叹于朝廷的募捐手段,有人则暗自盘算自己能捐多少。而那些富户豪强们,则已经默默在心里计算着,捐粮百石,换一个名垂千古的机会,值不值?

    nbsp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呼:“王丞相此举,真乃弥勒转世,救苦救难!”

    nbsp此言一出,立刻引来附和之声。

    nbsp“是啊!若非丞相运筹,黄河水患不知要死多少人!”

    nbsp“听说连天子和皇后都捐了脂粉钱,咱们怎能不尽力?”

    nbsp“王丞相心怀天下,岂非菩萨再世?”

    nbsp支娄迦谶微微一笑,合掌诵经,模样虔敬。

    nbsp信仰的力量,有时候比刀剑更锋利。若百姓愿意相信王镜是弥勒转世,那便让他们信。只要能让更多人捐粮赈灾,何乐而不为?

    nbsp富商们见状,更加笃定,连高僧都默许了这种说法,那王镜的威望,恐怕比想象中还要高。于是,他们纷纷上前登记,生怕自己的名字被排到碑文末尾。

    nbsp而在人群之外,几名绣衣密探静静观察着一切。他们记录着谁捐得多,谁捐得少,甚至谁在私下抱怨。这些情报,最终都会汇总到王镜的案头。信仰可以凝聚人心,也可以成为权力的工具。

    nbsp汉中,天师道祖庭。

    nbsp五斗米教的信众们聚集在道观前,香火缭绕,符纸飘飞。张鲁身着玄色道袍,手持拂尘,立于高台之上,目光深邃如渊。

    nbsp台下,数千教徒屏息凝神,等待天师开口。

   &nb

第232章 慷慨解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