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大药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7章 城门张榜抬头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早,天还没亮,蔡顺就来叫门了:“厚朴,厚朴,快起来了,去看榜了!”

    nbsp卢生睡眼朦胧,心里埋怨,这表字当初起的不好!这厚朴是什么东西?是一种树皮(评论区补个图),树皮是啥意思?是说自己脸皮厚?还是还是说皮糙肉厚?

    nbsp但想了想,好像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自己,倒也很贴切。

    nbsp他朝屋外大喊一声:“已经起来啦,又不是要考状元,去那么早干嘛?”

    nbsp蔡顺便送上两句美好祝福:“诶,厚朴兄,咱们是发解式,的确考不了状元,不过我看你考个‘解元倒是有门的。”

    nbsp“解元”的“解”字,也就取自唐宋发解试的“解”。

    nbsp卢生一脸无所谓:“我考个解元有什么用?不过是虚名而已,倒是你,要是考了解元,我就让顺牌阿胶坊,赶紧出一个限量包装“解元阿胶”肯定可以大卖的!”

    nbsp你别说,卢生还真是人才,就连科举这事,他都能想着怎么把钱赚了。

    nbsp卢生简单梳洗一番,就跟着蔡顺去看榜了。

    nbsp……

    nbsp亳州的西城门,面向汴京,在真宗的时候被皇帝赐名“朝真门”,城门上建有高楼,名曰“奉元楼”。这是惯例,古代城郭,都会在朝向皇帝的方向,修上一座城楼,以彰显对朝廷的忠心。

    nbsp此时,朝真门内墙下,已经站着很多学子以及亲眷。

    nbsp“哟,首吟兄,您来了?”

    nbsp“来了来了,自尉兄,这次你必定能一举夺魁啊!”

    nbsp“哪里,哪里,例甲兄这次才是夺魁热门!”

    nbsp……

    nbsp卢生到了场坝,见各县书院的学子分开站着,泾渭分明。

    nbsp光是这亳州城内,就有两个官办书院,顶尖的当然是“亳州书院”,也就是州学。

    nbsp卢生所在的县学,全名应该是“谯县书院”。这“谯县”其实就是亳州的主城,单独做一个县的,还设有“谯县县令”等职位。但存在感太低,一般大家都说自己是亳州人,很少有人说是谯县人的。

    nbsp亳州又下辖:蒙城、鹿邑、卫真……等七县,每县都设有县学。

    nbsp每次科举,这八所书院都是要一分高下的。当然,根据过往的统计,“掐尖”的亳州书院每次都能拔得头筹。

    nbsp卢生路过州学的人堆,却被卢轩文给喊住了:“卢生,卢生,你也来看榜啊,我看你就不必白费力气了吧,反正也中不了。”

    nbsp他的前世记忆里,卢生本人就是不学无术,那辈子也就靠着“姐夫”飞黄腾达,根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姻亲纨绔。

    nbsp卢生瞧了他一眼:“卢轩文,你怎么混在州学人堆去了?”

    nbsp州学的小喽啰出来解释:“文兄这次是以州学身份报名科举的,若是此次一举夺魁,亳州书院将再次一鸣惊人,声名鹊起!”

    nbsp“就是,我们州学,多了文兄这一员猛将,必能再次霸占‘桂榜前三。”

    nbsp“对对,你们这些县学书童,只能干瞪眼看着了!”

    nbsp卢轩文被吹捧的很开心,指着卢生道:“大家可不要小看他,此人就是卢生。”

    nbsp学子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据说就是他发明了什么“刷题”之法,带坏了整个县学风气。”

    nbsp“对,如今的谯县县学,那是乌烟瘴气啊!”

    nbsp“那书院里,学子读书都不是为了明理,不是为了传承圣人之道,只是为了功利,只为了考试,想想都可悲啊!”

    nbsp卢生懒得搭理这些人,乌鸦笑猪黑,你们清高,别考试啊!

    nbsp陈家才带着一众县学学子走了过来:“你们别扯这些没用的,考场上见真章,这次科举,谯县书院考中之人肯定比你们多!”

    nbsp卢轩文干笑两声:“大言不惭,你们谯县书院的,去年就考中三个人,我们州学,去年考中二十人,你哪来的底气?”

    nbsp陈家才自从刷题之后,信心大增:“那你们可敢赌上一赌,若是此次榜示,我们书院考中的人比州学多,你们州学学子就‘负荆请罪,全文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

    nbsp这就是大宋版的跪着唱《征服》。

    nbsp亳州书院的人大喊道:“有何不敢?”

    nbsp谯县书院的纷纷应喝:“何惧之有?”

    nbsp这算是杠上了。

    nbsp当然,也不能泼妇骂街,亳州学子自然也来点文化的:“谯县县学,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

    nbsp哟,这还对上对联。

    nb

第267章 城门张榜抬头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