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大药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9章 劝捐完了又科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卢生虽然收回了卷轴,可是百姓都看见了,议论开来了:“这卢掌柜做了什么好事,知州大人竟然如此夸奖他?”

    nbsp“我听说那卢掌柜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啊。”

    nbsp“就是!听说阿胶坊的伙计出门住客栈,他都不给别人钱!”

    nbsp……

    nbsp卢生听到这里,嘴角抽了抽,他名声现在这么差了吗?

    nbsp那些人明明知道卢生能听见,却一点也不避讳,继续大放厥词,贴脸开大:“这你们就不懂了吧,这些人对自己伙计十分抠门,却想把钱都给捐给外人,博得一个好名声,这种人才是沽名钓誉!”

    nbsp“就是,之前水灾,回春堂搞义诊,别的大夫忙前忙后的,也不见这个人出来搭一把手!”

    nbsp“还有啊,他其实也没捐钱,官府的功德榜上,于夫人带头都捐了一百两银子,可没见到卢生这号人!”

    nbsp“你不也一文钱没捐吗?怎么舔着脸逼别人捐?”

    nbsp“那能一样吗?他一个亳州经魁,家里又有钱,开几家铺子,他凭什么不捐?”

    nbsp“钱是人家的,人家愿意捐就捐,哪用的了你置喙?”

    nbsp“那他就是为富不仁,我还不能说两句了!?”

    nbsp……

    nbsp百姓们吵吵嚷嚷……卢生手上拿着卷轴,已经明白姓刘的在打什么主意,却一时也想不到应对的办法。

    nbsp荷儿站在一旁,有些看不明白:“公子,刘大人送这幅字是什么意思?您这铁公鸡什么时候也算乐善好施了?”

    nbsp卢生一脸颓然:“这都看不明白,这就是捧杀啊,等等吧,匕首还没有亮出来呢。”

    nbsp果然,那个叫“刘全”的师爷,摇了摇他的“荡妇”扇子:“卢……卢掌柜,亳州水灾,今……今年好多田地颗粒无收,灾情虽缓解,朝……朝廷也调集了赈灾粮,多数难民已……已然回乡,可是光靠官府,也实在无法赈济亳州全境近十……十万户,百万人口。”

    nbsp这人虽然结巴,但是话却是一点不少。

    nbsp“所……所以,此次后续赈灾,州府只能仰仗诸位了,大家慷慨解囊,筹……筹集一些银两,粮食。卢掌柜作为经魁,在亳州城又……又坐拥四五庄买卖,想必……必不会吝啬吧!”

    nbsp刘全把卢生手里的卷轴拿过来,直接给抖开了。这才露出“乐善好施”四个大字,文末落款是刘从德的表字:复本。

    nbsp卷轴末尾,还掉出一张《劝捐契》。

    nbsp宋朝在遇到灾荒的时候,就会征收“劝捐银”。说是劝,其实就是给富人、士绅、甚至学子强行摊派,这种事情,也不新鲜,古往今来,从未断过。

    nbsp后来,官家也觉得叫“劝捐银”有些沽名钓誉,就把“捐”字给改了,直接改成“劝分银”,也别捐了,就大家分摊吧。

    nbsp卢生看着地上的《劝捐契》,那些字刺的他眼睛疼,不仅眼睛疼,心还滴血呢。

    nbsp这才叫图穷匕见,一张纸做匕首,杀伤力那是相当强……

    nbsp刘全把文书从地上捡起来:“我……我就说怎么找不着了,原来被藏在卷轴之中了,那……那卢掌柜,我们就一起把这认捐文书给填了吧。”

    nbsp卢生一百个不情愿,却被刘全拉起手来,走到案桌前:“你看卢……卢掌柜,这州府印章我都给您盖好了,就……就只是这数字还没填,您把这里填上,在盖个手印,这文书就算是成……成了!”

    nbsp他又拿起那一幅“乐善好施”的字:“至于这一幅……幅字,您可以装裱起来,放在这怡春院……怡春医馆,也算是一块金字招牌嘛?”

    nbsp卢生想把手缩回来,却发现这老匹夫,力气还挺大,把他手都掐红了,愣是没把手抽回来!

    nbsp刘全不知道从哪里拿来一只毛笔:“卢掌柜,这金额我们是先写一百两银子,还是还是两百两?”

    nbsp卢生赶紧伸出另外一只手,摆了摆。

  &nb

第289章 劝捐完了又科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