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专辑发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李啊,刚刚运营那边给我打电话过来……你这张专辑要火了。”电话那头孔阳的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反响非常的好。”
nbsp34;你们现在在哪里铺的渠道?34;
nbsp“目前现在京都试水,但已经初见成效了,各大音像店,商场,书店铺货,第一天就卖了5000张CD,”
nbsp“5000?”
nbsp1993年,由于CD在音质上的明显优势,年度CD播放器销量突破500万台,而磁带播放器销量只有340万台。
nbsp2000年,内地的唱片刚从磁带进化到光盘。
nbspCD逐步取代磁带,国内晚一些,97年以后,磁带销量才降下来。
nbsp虽然磁带进化到了CD,但华语乐坛基本上还是华纳、索尼,滚石、宝丽金……等唱片公司坐庄。
nbsp王非就是宝丽金力捧出来的天后。
nbsp除此之外,内地也崛起了不少音乐公司,比如正大国际,麦田……而这些公司里面,百分之九十的都还是港台的歌手。
nbsp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明星就是戏子,别说内地,就是香江的明星,合同都是一签五年以上,十年二十年的比比皆是。
nbsp一张唱片的收入大致这样分成:54.6%给唱片公司,30%给唱片店,制作人9%,nbsp作曲1.7%,nbsp作词1.7%,nbsp出版社1.7%,nbsp日本音乐着作权协会0.4%,nbsp演唱者0.9%。
nbsp即便这样,分成的也极少,都是底薪,香江的万把块,内地的则是几百块,就是让你演猴戏,你也得演。
nbsp跳槽都没有用,因为渠道为王。
nbsp电视、电台、报纸这些渠道不报道,观众压根就查不到这人是谁,说封杀就封杀。
nbsp进入互联网时代,明星不依托电视、报纸了解,转而到了网上,不仅曝光量一下子上去了,而且还可以讨论,这才倒逼唱片公司加薪,加分成。
nbsp李琦为了摆脱唱片公司的卖身契,坚持合作制。
nbsp这种好处就在于可以以合作的形式分红,而公司这边则负责制作、宣发。
nbsp当然坏处也是有的,李琦要签对赌协议,如果没有回本,自己与星光各自出资百分之五十。
nbsp星光之前和李琦一起算过账,CD卖五块钱十块钱,音像店从中盈利五块,星光拿五块。
nbsp能卖出去张,星光就可以回本,所以第一批他们只刻录了张。
nbsp类似于星光这样的公司,他们采用的是ROI的宣发策略。
nbsp即先给电视、电台,纸媒投一笔钱,试一下水,看看效果怎么样,如果效果不错,那就砸大钱。
nbsp如果效果不好,就不再投入,直接让唱片吃灰。
nbsp及时止损,这样也顶多亏个十万八万。
nbsp星光内部本来只是卖刘焕一个面子,更别说还有对赌协议,亏也就亏个三万五万的,宣发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大范围的投入,只是在京都试水。
nbsp结果仅仅第一天就卖出去了5000张,而且还只是京、津、冀地区。
nbsp“那你们快点再刻录一批出来。”李琦忍不住喉结滚动到,内心狂跳。
nbsp这时候的专辑销售,说白了就是抢时间,音乐公司真金白银的投给了电台、电视、纸媒造势,自然是为了卖自己的唱片。
nbsp可大环境却是盗版就像是吸血的蚂蟥,闻到味道的第一时间便会蜂拥而至。
nbsp以张蔷为例,她发行了三十多本专辑,发行量约二千五百万本,但保守估计被盗版翻录的至少三亿本之巨。
nbsp“我知道,我已经和公司申请了,白天晚上不停,三班倒刻录。”
nbsp“这一次刻录多少?”
nbsp“这次刻录十万张。”
nbsp十万张,销售额就是五十万……李琦在脑子里面疯狂地算自己能赚多
第16章 专辑发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