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8章 巨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管仲之术也好,经济殖民也罢,基本上套路都差不多。

    nbsp前期先要投入大量成本,培养扶植代理人或者利益集团,在不知不觉中瓦解敌人内部,让敌人按自己的设计走。

    nbsp只待时机成熟,再进行收割。

    nbsp想要实施这个套路,都必须有一个前提。

    nbsp那就是自身的实力一定要够强——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

    nbsp用直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打铁还得自身硬。

    nbsp若是半路上搞到一半,因为自身实力的衰弱而搞不下去了,前期对他国的投入就真成了割肉喂狗。

    nbsp说不定最后还会被反噬。

    nbsp当然,若是能顺利收割敌人,收获也是巨大的。

    nbsp即便不能灭国,最低也能奴役他国为己所用,或者让敌国不战自乱。

    nbsp所幸的是,现在的大汉对于吴国来说,是强国。

    nbsp人口,经济,军事,无一不在吴国之上。

    nbsp更重要的是,在收复了关中并州河东之后,假以时日,大汉的战争潜力,迟早是三国之最。

    nbsp战争潜力,看的不单单是谁掌握了更多的资源。

    nbsp还要看谁能更好地进行战争动员,谁能把国内资源更高效率地加以运用。

    nbsp从这一点上来说,大汉已经与吴国与魏国拉开了不小的距离。

    nbsp至少在十年前,冯刺史就已经开始在地方尝试恢复前汉,或者说前秦的乡亭制度。

    nbsp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十多年不间断地在地方推广学堂,培养出了一大批基层干部。

    nbsp退役的军中老卒,地方学堂考不上皇家学院的学生,他们就是官府掌控地方的神经末稍。

    nbsp从南中到陇右,再到凉州,无一不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nbsp如果说,被世家豪右完全控制了地方的魏吴两国,就如同是身上长了恶性肿瘤的病人。

    nbsp那么大汉,就是一个已经成功手术,正在恢复健康的年青人。

    nbsp十五年前,大汉丞相为了能多筹集一些粮食,不惜在国力最孱弱的时候,征发民夫清理都江堰。

    nbsp甚至还专门设立了堰官,领兵丁千二百人巡护水利。

    nbsp这个前无古人之举,说起来也是一种无奈。

    nbsp毕竟当时的蜀汉经济命脉,都掌握在世家手里。

    nbsp没有钱粮,谈何南征北战?

    nbsp谁又能料到十五年后,蜀地世家看着年年增产的粮食,再看看被死死地压制着的粮价,欲哭无泪。

    nbsp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教,蜀中世家早已经变得帖帖服服。

    nbsp农桑乃国之根本,蜀地平原那么一大片的耕地,哪里要种粮食,哪里要种桑树,是早就已经规定好了的。

    nbsp谁敢乱种甘蔗茶树啥的,官府第二天就能找上门来。

    nbsp至于粮贱伤农这种事情,当然是不会存在的。

    nbsp因为官府对粮食有一个保底价,兴汉会甚至还能高出保底价两三文钱,甚至四五文收购。

    nbsp反正肯定不会让大伙亏本种地就是。

    nbsp你就说你卖不卖吧!

    nbsp“你这粮价要是合适我们肯定卖啊!”

    nbsp锦城外码头仓库,同时有兴汉会设在蜀地的最大据点。

    nbsp今天这个据点,迎来了不少客人:李家、张家、赵家、黄家……

    nbsp蜀地但凡排得上号的家族,都派出能拿主意的话事人。

    nbsp听到坐在主位上的邓良,看着下边的吵吵嚷嚷,笑得很是温恭:

    nbsp“这么多年了,谁不知道我们兴汉会做事,那都是地道得很!哪一年我们收粮的价钱,不是比别人高?”

    nbsp那是因为除了卖给官府,就只能卖给你们好吗?!

    nbsp这么些年来,官府仗着有兴汉会的草场牧场撑腰,年年都有大量的耕牛租给泥腿子。

    nbsp八牛犁泥腿子用不上,但曲辕犁却是最适合小户人家用。

    nbsp这么多年战乱下来,人口十不存一可能太过夸张,但说锐减了六七成那肯定是事实。

    nbsp再加上丞相一直在大力兴修水利,还有这些年来,对外作战节节胜利。

    nbsp让官府手里掌握了大量的荒田,能够大规模地给泥腿子分田分地,而且赋税也不高。

    nbsp最重要的是,只有上了户籍的人家,才能把孩子送到学堂。

    nbsp这可算得上是大汉天子最大的仁政——至于有没有人在暗地里咬牙切齿,谁在意啊?

    nbsp富裕一些的农户,现在连鸡鸭都养上了。

    nbsp有了那么大的盼头,谁还愿意当隐户?

    nbsp大户人家屯再多的粮食,又有什么意义?

    nbsp想起这些年不少大户人家去南乡做粮食买卖,最后却是家破人亡,不少人心里都是“呸”地一声:

    nbsp官商勾结,欺凌士吏,你还有脸说做事地道了?

    nbsp“就是因为知道兴汉会做事地道,所以我等一听到这里准备大批收粮,这不就是急忙赶过来了嘛!”

    nbsp有人陪笑:

    nbsp“不知贵会想要收多少粮食?”

    nbsp邓良意味深长地看了对方一眼,开口缓缓地说道:

    nbsp“放心,这一回会里不是去南乡挂牌,而是直接知会大伙,意思就很明白:

    nbsp这一回只向在场的各家收粮,不会从其他地方的粮商收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当真?”

    nbsp在场的大部分人听了,不禁喜形于色。

    nbsp也就是说,这一回,大伙不用去南乡交易所那里,和各地的粮商竞争了?

    nbsp接着他们就看到邓良伸出一个巴掌,继续说道:

    nbsp“这次买的陈粮,会里可以比南乡交易所的粮价高出三成收粮,若是愿意现在就写下契书,明年可高出五成收粮。”

    nbsp“嘶!”

    nbsp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让屋内的温度都冷了几分。

    nbsp“当真!”

    nbsp这一回,不单单是几个问,而是大部分人异口同声。

    nbsp邓良见此,又是微微一笑,然后伸出三根手指:

    nbsp“三份契书,双方各留一份,官府备留一份。”

    nbsp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是真的了?

    nbsp想要毁约,那就是把兴汉会和官府的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名声毁于一旦。

    nbsp众人面面相觑,皆是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

    nbsp有人咽了咽口水,小心地问道:

    nbsp“敢问邓郎君,这个事情,冯……呃,冯会首他知道吗?”

    nbsp从冯鬼王出山那天算起,不知有多少人在小本本记下了此人的黑帐。

    nbsp然而这么多年来,大伙的心气却是越来越短,有不少人甚至还患上了“鬼王恐惧症”。

    nbsp吃亏这么多年,突然得了这么大的好处,反而让人在第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

    nbsp当然,也有人心里别有他想:

    nbsp冯鬼王今年大半年都是隔绝消息,就算现在有可能进入长安,但按关中与锦城的距离算,两地互通消息没可能会传得这么快。

    nbsp既然如此,那此事除非是提前商量,否则就是有人在冯鬼王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作出决定。

    nbsp所以……有没有可能是兴汉会出现了第二个龙头?

    nbsp但见邓良悠然道:“大伙且放心就是,这么大的事情,兄长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nbsp噫,我倒希望他不知道。

    nbsp咦?

    nbsp不对。

    nbsp如果这个事情当真是冯鬼王提前作出的决定。

    nbsp那岂不是说,冯鬼王至少在一年前,也就是出征前,就已经定下了这个事?

    nbsp想起某人的深谋远虑,更多的人越发犹豫起来:

    nbsp大伙这几年好不容易才攒了一点钱,不会又被人看上了吧?

    nbsp看到众人突然间没了话语,邓良大是意外:

    nbsp这等好事,你们为何反倒是这等表现?

    nbsp“邓郎君,这些年来,我们打交

第1038章 巨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