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2章 求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谁都知道,高祖皇帝被封于汉中,后出关中而据有天下。

    nbsp而昭烈皇帝又是在汉中称王,后才在锦城登基称帝。

    nbsp说汉中是大汉的龙兴之地,那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nbsp羊祜喝下一口热汤。

    nbsp炎汉,油脂,人油,汉中等等念头,如同走马灯似的,在他心里乱闪。

    nbsp再想起冯某人以油助火,烧了陇关。

    nbsp还有那什么龙化二水自有油……

    nbsp虽说羊祜信奉“子不语怪力乱神”,对这些事情向来是敬而远之。

    nbsp但如今不能远之,又事关己身及家族,心思就未免有些杂乱。

    nbsp虽说都是在汉中开国,但季汉的三兴汉室之路,比起前汉定鼎天下,无疑远要曲折和困难得多。

    nbsp至少同是从汉中出兵,季汉与前汉在北边遇到的对手,大不一样。

    nbsp高祖皇帝所面对的关中,是一个一分为三,又各不属统的关中,可以轻易地各个击破。

    nbsp而且项羽远在江东,根本不可能赶过来支援。

    nbsp但季汉不同。

    nbsp季汉所面对的关中,不仅仅是一个统一的关中。

    nbsp而且关中后面,还有一个统一的中原北方。

    nbsp远非项羽那时的势力所能相比。

    nbsp不但魏国的中心洛阳,可以随时支援。

    nbsp甚至凉州方面,还能从西边威胁季汉的北伐军。

    nbsp所以季汉根本没有办法像高祖皇帝那样,直接进军关中,最好的办法,就是绕道陇右。

    nbsp只有拿下陇右,切断凉州与关中的联系。

    nbsp再以陇山为屏,东挡魏军,西取凉州。

    nbsp事实上,就算是那一年的春天,汉国拿下了陇右,魏国仍是有着极大的优势,有着极大的可能夺回陇右。

    nbsp曹子丹(即曹真)佯攻汉中,实欲图陇关萧关,正是为此。

    nbsp只是没有想到,曹大将军的十余万精兵,居然在萧关下被冯某人的两万人马一举击溃。

    nbsp从此彻底断绝了魏国越过陇山的希望。

    nbsp无论是陇右一战的轻取陇关,还是街亭一战的誓死不退,亦或者是萧关一战的以寡胜众。

    nbsp冯某人皆是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候,扭转了最重要的局面。

    nbsp羊祜胡思乱想着,莫不成,这鬼王不是鬼王,而是油脂王?

    nbsp喝下最后一口热汤,羊祜满腹心事地回到客舍。

    nbsp不一会儿,就有下人前来禀报:

    nbsp“郎君,打听清楚了,冯明文确实来了雒阳。”

    nbsp“哦?”羊祜闻言,轻轻地点了点头,有些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

    nbsp雒阳好歹也算是汉国旧都,攻取雒阳这么大的事情,就算是天子不过来,但至少也要有一个足够份量的人过来。

    nbsp更兼又是处于最前方的城池。

    nbsp冯明文过来,一来可以震慑各方,二来可以主持布置雒阳的防守。

    nbsp羊祜想了想,又问道:

    nbsp“可曾打听到他住在哪里?”

    nbsp本来还想着要去长安呢,没想到在这里就能遇到。

    nbsp虽说心里还是有些不太想去见冯某人,毕竟上一回已经拒绝了对方的招揽。

    nbsp此时又主动送上门,说不得要被人所轻。

    nbsp只是……

    nbsp唉!

    nbsp我是在求学,并非是求官。

    nbsp求学不丢人。

    nbsp……

    nbsp羊祜心里默默地念叨着,试图驱散自己臆想中的尴尬。

    nbsp“听说是住在太傅府上。”

    nbsp“太傅府?”

    nbsp“正是。”

    nbsp也就是原来司马懿住的地方?

    nbsp皇宫肯定是不能住的,就算是伪魏建的皇宫,那也不能住,这关系到皇权的威严。

    nbsp但伪魏大臣的府院就无所谓了。

    nbsp大汉的大司马是真大司马,但伪朝的太傅,那也配称太傅?

    nbsp所以伪朝的太傅府,真大司马住进去,是看得起他。

    nbsp假太傅府在雒阳城内的位置不错,而且地方也够大,正好给冯大司马暂时落脚。

    nbsp不过这个时候,冯大司马并不在洛阳城内,而是在大河边上看风景。

    nbsp雒阳有八关拱卫,基本都是依山隘而建。

    nbsp北面的小平津和孟津两个渡口,既是渡口,也是关口。

    nbsp虽说山势不如其它六关,但有大河作为阻隔,同时又有嵩山余脉的山地丘陵作为防线,亦足以保证雒阳的安全。

    nbsp小平津是灵帝所设。

    nbsp而孟津,则是历史悠久。

    nbsp此地最有名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八百诸侯会孟津。

    nbsp“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

    nbsp“随至盟津,诸侯不期而至者八百”。

    nbsp当是时,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nbsp这一次会盟,其实就是周灭商前的战争演习。

    nbsp两年后,武王再次会盟诸侯于孟津,这一次,再不是演习,而是正式渡河北上,与商战于牧野。

    nbsp这就是历史有名牧野之战。

    nbsp而如今,天下同样是三分,季汉,已经隐隐有占半之势。

    nbsp后人站在前人的历史转折点上,总是容易心生感慨。

    nbsp而此时,冯大司马站在孟津古渡口边上,看着滔滔的大河,有似历史的长河,面容沉静,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他的身后不远处,站着姜维、张翼、柳隐等人。

    nbsp虎步军轻松攻取了雒阳,虽说让原本作为后备军的武卫军并没有发挥出计划中的作用。

    nbsp但武卫军紧跟着虎步军进入雒阳,正好巩固了雒阳的防卫。

    nbsp冯大司马到达雒阳,虎步武卫二军的主将,自然也是跟了过来。

    nbsp再远一些,则是侍卫们,正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nbsp雒阳刚下,情况复杂,谁也不能保证什么时候会有意外情况发生。

    nbsp柳隐与姜维的关系好,看到冯大司马只是站在河边沉思,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于是低声问了姜维一句:

    nbsp“你觉得大司马在想什么?”

    nbsp姜维不假思索地说道:

    nbsp“肯定是想着如何渡河北上,攻下河内。”

    nbsp河南与河内分别在大河南北两侧,隔河相望。

    nbsp因为有小平津和孟津两个关口,想要从河内南下河南,除了渡过大河,还需要越过嵩山余脉。

    nbsp但从河南北渡河内,则只需要想办法渡大河即可。

    nbsp所以拿下了雒阳,姜维只觉得无论是东进、南下、北上,放眼望去,全是大功。

    nbsp只恨不得有三个分身。

    nbsp如今大司马来到孟津渡,想来定不会是单单欣赏风景——说不定已是有了决断。

    nbsp毕竟从大司马一贯以来的风格看,真要露出真正目的或者手段的时候,基本都是事已成定局。

    nbsp深谋远虑,岂是说笑的?

    nbsp当真是只有取错

第1342章 求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