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继位为汗(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不过一会儿,身边的人便睡熟了,她借着窗外的月光,凝望着他的疲惫的面庞。一时间,不知是喜是悲。
第二天早上起来,却见他也未去早朝,而是悠闲地在屋中喝着早茶,桌上是一应俱全的点心式样。
皇太极见她起了,雍容惬意地招呼她来坐下,“来,陪我吃早茶。”
海兰珠有些迷惑不解,披上外衣下了床。
他精神极好,笑意融融道:“今日天气正好,我带你出去走走吧,你不是一直想去长白山吗?咱们骑马去,带上弓箭行帐,正好也能去猎些野味。”
皇太极……”她痴痴地唤他。
怎么了?要这样哀怨地瞧着我。”
今天是先汗辞世的第一日,群龙无首,早朝一定都闹翻天了,你……不去吗?”
不去。”
他温文尔雅地品了一口茶,似是甚合他的口味,于是给她也斟了一杯,“你尝尝,这可是从南人那里缴获的上好龙井茶。”
他愈是这样若无其事,她愈加心急如焚,淡淡的尝了一口,只觉得味如白水,根本品不出个好坏来。
我好不容易能闲下来陪你……”他握起她的手,“从今往后,就咱们二人逍遥快活,不好吗?”
皇太极……你知道,我担不起这样的挚爱……”她双目泛红,愧疚道:“你不该做这个决定的,我根本不值得你这样做。”
值不值得,我心里会做权衡。”
他搁下茶盏,“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听我说——”
他用指腹轻抚着她的脸颊,动情道:“什么都不要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真的?”
他含笑着点头:“放心,我不去早朝,他们也选不出汗王来的。最后还是会巴巴地求我回去,做这个汗王的。”
海兰珠将信将疑,但见他说此话时成竹在胸的样子,倒不像是在骗她。
这下可以放心随我去长白山了吗?”
你心心念念了这么久,我还会不答应吗?”
她扯出一丝笑容来,“现在正是好时节,我也想看看你说的枫叶满林、山峦叠嶂是如何的美景。”
他竟是难得的雀跃,开心地搂着她道:“那咱们吃完早茶就出发。”
他们二人轻装简行,只带了十数个正白旗的侍从,便从盛京出发一路疾驰,沿着图们江向东行。长白山地处金国与朝鲜的边界,满打满算也要三四天的脚程。所以他们第一晚便先到了赫图阿拉老城歇息。
骑了一整天的马,海兰珠已是腰酸背痛,疲惫不堪了,正准备早早歇息,谁知连夜却有镶红旗的士卒追到了赫图阿拉来,求见皇太极。
皇太极气定神闲,穿着寝衣会见了他们。
属下奉岳托贝勒之命,还请四贝勒速速赶回盛京,继承大统!”
父汗生前,曾设立和硕贝勒共商国事之制,如今盛京城中诸位贝勒皆在,少了我也无伤大雅吧?”
众贝勒商议之后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四贝勒才德冠世,当是新汗的不二人选。”
我自认没什么才德,只想歇息几日。”皇太极谦逊道:“你还是回去请诸位贝勒再商议商议,大贝勒乃是长兄,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才更应继承大统。”
这——”
好了,天色已晚,我也乏了。还请几位将我的话原封不动地带回去。”
说着,便将那一众士卒给轰走了。
回到卧榻上,海兰珠睡眼蒙眬地问:“出什么事了?”
没想到他们议得这么快……”
皇太极轻笑着吻了吻她的鼻尖,“睡吧,明早还要赶路呢。”
接下来的两日,他们从赫图阿拉拔营,昼夜星驰,才终于抵达了讷殷江畔。
这讷殷江居住着建州女真八大部落之一的讷殷部,富察氏一族便是起源于此。而讷殷古城就坐落在长白山脉的南脚下,在连绵山峦的掩映下,这座古城显得格外玲珑巧致,空谷幽兰。
一路上的景致已是看得她眼花缭乱了,远离那权位的斗争,看着这崇山峻岭、大好河山,的确令人双目清净,洗涤心灵。
这讷殷城城主多半是没有想到皇太极会大驾光临,遂临时刻紧地大摆了三桌宴席,备了上好的烤羊。金国的消息,恐怕还没有传到这与世隔绝的讷殷部,所以那城主居然浑然不知努尔哈赤已经去世的事情,整晚都在热切聊着那遥远的九部之战的故事。
酒筵之后,皇太极是满面红光,喜形于色。连她都不禁有些感叹,有多久没有见过他这样发自内心的开怀过了?
从宁远回来,大半年的光景,他的脸上都总是愁云密布,没有一刻真正地放松过。她也知道,如努尔哈赤所言,金国如今是身陷囹圄。前是雷打不动的宁锦防线,后有毛文龙坐镇皮岛,随时可能乘虚而入,从后方袭击金国,东边的朝鲜,西边的蒙古,皆不是软骨头。眼下金国虽有百座城寨,占据大片辽地,却有如困兽,被围死在了辽东。努尔哈赤留下了一个棘手万分的困局给他,而他必须破解这个困局,大金才有出路。
他放下了所有担子,此行长白山,多半是想在接过这个重任之前,能有一次他们二人独有的日子吧。等他继位之后,只怕是□□乏术,更不要说能不管不顾地,如同私奔般,与她做一对神仙眷侣,来去自由,驰骋山水间。
想到此处,她格外珍稀起这次弥足珍贵的远行……这一晚,她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怀念。
作者有话要说: 史料补注:
《清史稿·太宗本纪》: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太/祖崩,储嗣未定。代善与其子岳讬、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上辞再三,久之乃许。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于沈阳。诏以明年为天聪元年。初,□□命上名,臆制之,后知汉称储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黄台吉”,音并闇合。及即位,咸以为有天意焉。
下章登基_
第144章 继位为汗(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