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牛小顿的棺材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后发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重要到星际中的中小流氓势力都没有,只能从大流氓手里买现成的飞船……

    在科技馆工作的宋婉慧说:

    “空间跳跃技术,就是应用弦理论,通过制造人工虫洞,沟通相隔遥远的两处地点。”

    徐凯道:

    “没错,

    问题是,这些理论咱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但却没有实现的手段,

    所以就要想办法知道人家是怎么做到的。”

    徐凯说的想办法知道人家怎么做,其实就是学习、借鉴,或者说先要山寨,

    然后再寻求超越。

    至于山寨不好听、不好看,为何不自己研发?

    毕竟人家最初发明这东西的人也是自己努力搞出来的,

    这,其实又是一种意气用事。

    本质在于,科学技术的学习曲线是指数型上涨,它是个加速运动,

    就像之前说过的超越者与普通人的学习曲线一样,二者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即便后面那个也在努力追赶,最后也会被越落越远……

    如此一来,先发与后发者之间就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所以,后发者要想真的追上先发者,就必须要仔细研究先发者的科技树是怎么爬的,用来使自己的学习曲线比先发者更为陡峭,

    这样未来才会与先发者的曲线有交点,

    有了交点就是追上,持平,

    而交叉过后,就是超越。

    所以说,学习才是正确的做法,绝不是为了赌气,坚决不看先发者已经走过的路、尝试过的技术路径,非要自己摸索出来。

    这就像两百年前西方联盟发展出了微积分这门学科,而你是东方联盟的,不屑于学西方联盟发明的数学工具,非要自己培养数学家,再从头再花上百年时间自己创造出这门学科才能算是自己的一样奇葩。

    其实当今世界,乃至整个宇宙,每个人出生后学习的东西都是别人发明的,都不是自己的,

    自己通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就是在快速重新爬一遍前人几百上千年走完的学习曲线、爬完的科技树,

    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为何要学别人的东西,不自己发明创造出来。

    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咿呀学语,学的就是别人早先发明的语言,

    你要是非说仓颉造的字我不学,非要花上几十年自己弄出一套文字,再发明一套语言体系,

    等到学会说话,人都特么要退休了,有意思吗?

    这跟人家三四岁就学会说话,开始利用语言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能比吗?

    而且你自己弄出一套语言,怎么跟现有的语言体系沟通?怎么融入到现实中去?

    龙身上的鹿角和鱼鳞等等都是其他动物身上的,

    你要非说鱼身上的东西不够高贵,把鱼鳞刮掉,最后什么都不要,退化到光秃秃的一条虫状态,

    这就是传说中的傻叉,

    真正牛皮的是,自己本来是条虫,好的东西全都努力学习、吸收,融入己身,

    硬生生从一条虫发展成一条龙!

    鱼鳞到了龙身上,经过不断发展演化,变得更好,也就成了飞上天的龙鳞!

    到时候不求上进,还在水中游的小鱼们只能嘴上酸一句:

    “你别看神龙那么风光,他身上的鳞片都是从咱这儿学的,咱才是龙的祖宗!”

    作者的话:

    “感谢‘秘秘人和‘方向迷同学的推荐票支持,谢谢!”

第112章 后发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