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牛小顿的棺材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架感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去,

    只因为结果是她写的比我快、多、成绩好,所以定义为她比我努力,

    并进一步没有逻辑链条地得出我不如她努力这个结论,这就很让人痛苦了……

    另一个例子不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种种,而是知乎上一个高赞答案,

    一个京城土著,直言自家有5套房,明明不用努力,但还是没靠家里,自己努力学习,考上京城一流大学,

    然后继续靠着自己的努力,没找关系,自己投简历、找机会,进入世界500强实习,

    毕业后得到月薪极高的工作,

    后面这位仁兄好像又辞职创业、财务自由了,这一段没记住,为了严谨,强调一下。

    这人的高赞答案主要是劝那些抱怨自家条件不好的人,有那功夫,闭上嘴,多努力努力,少在这儿做无用功。

    举这个例子,依然不要先投入感性,因为人家说自家是有5套房的京城土著之类,就因为仇富等感性因素来否定人家的努力,

    因为人家确实很努力啊!

    再说,人家家里在京城有5套房,也是前几代干得好,所以重点不在这些感性层面。

    重点是,这又是一种用结果,把多个变量集合到努力这一个变量中去的典型代表,

    相当于本来a+b+c+d+……=成功,他硬生生给替换成了a努力这一个变量,

    这个努力的a变量此时已经是个数学集合,集合了后面的b、c、d、等要素。

    为了好理解,只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a努力,把其余的换掉,看看还能不能得到成功就知道了,

    比如他没有出生在那个“条件非常好,但他根本没借力,全靠自己努力”的家庭,也不用非要恶意地选在让人家出生在某山沟的穷乡僻壤,

    因为这条件也是少数,不是有代表性的多数。

    就选在一个普通城市的普通工薪家庭,最广大普通人之一,平均水平就好,看一看他的人生路径是否同样,

    这马上就能知道,到底是不是仅有a这一个变量能决定的。

    要知道,很多同样努力的人,连给500强投个简历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没那个自信。

    勇气、自信来自于人生的积累,

    积累的是a、b、c、d这些所有变量,而这些所有变量才保证了正反馈,有了正反馈,也就是前面说过的正向激励,才有了正循环。

    比如努力,成绩就提高,那么就会为了这美味的狗粮继续努力获得更多正反馈。

    这就是传说中的“比你有天赋的人还比你努力”梗,

    很多人得不到正反馈,甚至还会有负反馈,负向激励,就大概率不愿再努力,于是陷入负循环。

    这位不靠家仁兄的理论,其实跟前面两位电商大佬一样,

    这就让我想起科技袁人节目,有一期专门讲韩春雨事件,因为它的结果无法复制,最后就被撤回。

    而很多成功的人,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成功企业家,在各种场合给人们讲的东西,就根本无法复制……

    排除人们喜欢听的感性角度,用科学的方法论讲,不能复制,其实就是不对的,是有所误导。

    通常来讲,这些人只说了前一两个变量,告诉你a=成功,或者a+b=成功,

    这些人是在用一个伪装的集合a【b,c,d,e】,跟另一个真的只有a,大括号里什么都没有的人在拼,这其实是赤裸裸的在用泰山压人家的小土包……

    然后说,咱这都是山……

    结果很多听了他们不正确理论的人,用a或者a+b的公式去做,其中,只有极少数,无意中凑齐了后面那些没说出来的变量,成了我们看到的,成功的幸存者。

    这就非常类似于买彩票,凑齐a、b、c、d等变量,就是彩票上每一位数字,但前面说过的各种因素变量明显远超普通彩票的7位数,显然想成功比卖彩票还难。

    这又让我想到自己的经历。

    曾经见过的一些老一辈成功者,特别喜欢在家里拜财神或者去求神拜佛,

    我小时候看到做生意的姑姑在自己家里搞那一套,感觉这些人真迷信、没文化,一脸不屑。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些人,才是真的明白,其实他们的成功,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特殊,大概率换成别人也行……

    他们明白,自己的成功是有胆量、运气、制造业爆发等时代的因素在,这些不由自己决定的东西,只能是神灵在保佑他们,选中了他们,

    如果当入选的是别人,那成功的就是别人了。

    正因为知道这点,他们也会觉得自己的财富其实并不保险,于是更要去求神拜佛。

    而今天可以看到,很多成功者变了,不再求神拜佛,跟前面提到的那些成功者一样,十分自信。

    当然,他们中有一部分跟那些求神拜佛看似迷信的人一样,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就是不说;

    还有一部分是真的认为只有自己是具备了那一两个变量,而别人不具备……

    他们不明白的原因在于,我们凡事喜欢看结果的思维,

    而这又是深刻在咱们每个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当然别的文明文化也有这种因素,并不是咱们独有,只不过我们更为显著而已。

    比如,您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一个月赚多少钱?结没结婚?有没有孩子?孩子学习怎么样?

    等等这些,都是在看结果,没人看过程的。

    首先说观点和立场,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

    同样不是感性,因为存在即是矛盾的原理,

    任何一种存在,比如国家、文化等,都有它优势和劣势的方面,

    宏观上说,咱们一切看结果的文化,让咱们务实、现实,没有什么怪力乱神的包袱,让咱们华夏文化圈的国家都成为最重视学习、发展最迅速、工业化最成功的地方。

    再比如,咱们老一辈仁人志士,就愿意为了子孙后代过得更好这个结果,牺牲自己那一代。

    微观上说,咱们每个个体,也是这么思考问题的,咱们很多家庭,也愿意为了自己的后代过的好而自己做出牺牲。

    前面说存在即是矛盾,那咱们再说说不利的一方面,

    不是那种没事儿就抓住什么民族劣根性猛批判的傻叉,而是清楚的认识,有利于我们趋利避害。

    只看结果的弊端,容易造成结果决定论、结果导向主义,

    就是前面说过的看结果来判断一切。

    比如曾经崇洋媚外那批人,就是看人家已经发达的结果,就说人家什么都好;

    再比如笑贫不笑娼,也是只看结果。

    包括咱们更为重视科学这种方法论所带来的结论:

    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所以咱们自古有无数璀璨、闪耀人类文明史的技术发明,

    因为务实,能为人所用、造福于民,

    但很可惜的是,却最终没有诞生科学这种重视研究过程的方法论。

    靠,没收住,尿崩一般说到这儿……

    上结论:

    同样不是鸡汤,同样排除感性,客观理性的分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努力是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它可以增加自己成功的概率,哪怕十分微小,所以当然要努力,

    但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就会像很多人那样,因为被灌输了不正确的鸡汤信仰,很努力,可最后没成功,信仰崩塌,从此再也不相信努力,陷入负循环中,走不出来。

    这样的人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能遇到:

    每当有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站出来,比如有钱人或者颜值高的人,又或者只是人家开的车好而已,他们张口闭口就是那人成功,不就是有个好爹,或者不就是长得好看云云,

    哪里都能遇到,显然是因为存量很大。

    而这些人很多不是不努力(排除少数懒汉和前面说过的泰山集合式标杆来压他们这些小土包的话),都是因为努力没有得到正反馈,最后陷入负循环,鸡汤信仰崩塌导致的。

    如果最开始就能正确认识到成功是个综合因素,尽人事,听天命,那他们就谈不上鸡汤信仰崩塌,或许能更坦然的面对人生。

上架感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