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涯木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5.第四卷 第一百二十四章 刘伯温(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菁菁,你可知,明朝除了太祖朱元璋外,还有一个明成祖吗?”陶长卿转向菁菁问道。看最快章节就上 鄉 村 小 說 網 xiāng cūn xiǎo shuō.cóm

    “明成祖……是叫朱棣吗?”菁菁挠白天头道。

    “哟,你还知道朱棣啊!那朱棣以前封为什么王吗?”陶长卿又问。

    菁菁看了看陶长卿,又看了看我,摇了摇头。

    “朱棣当年被朱元璋封为燕王……”我答道。

    “我明白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中的‘燕子说的正是这个后来成为明成祖的朱棣!”菁菁抢白道。

    “不错。在朱元璋的皇太孙朱允炆登基为帝后不久,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后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文舜,后面两句《烧饼歌》你背来听听。”

    “嗯,我想想……‘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我念道。

    “歌中的‘秃顶人说的就是朱棣起兵造反时最重要的一个谋事姚广孝。他本是一个僧人,法名道衍,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后来被朱棣看中,出山辅佐他争夺天下。朱棣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陶长卿道。

    “一个和尚不好好在庙里拜佛念经,出来打天下,这是什么和尚啊?鲁智深一样的酒肉和尚啊!”菁菁调侃道。

    “菁菁,这姚广孝早年曾游览嵩山寺,相士袁珙说他,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陶长卿说道,“姚广孝曾在丹徒北固山,赋诗缅怀古贤,写了一首——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百度搜索xiāng cūn xiǎo shuō.cóm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你听听,这哪像是一个慈悲为怀出家人说的话。”

    “爹,你说的诗词歌赋我听不懂,我喜欢听故事……”

    “菁菁,我倒知道一个姚广孝的故事,”这又是我从说书先生那里听来的,“成祖朱棣起兵之时,突有暴风雨来临,将王府的檐瓦吹落在地。风吹落瓦在当时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朱棣当时勃然变色,周围所有人噤若寒蝉、鸦雀无声。这时姚广孝却突然哈哈大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这是天大的吉兆啊!朱棣不解,便问姚广孝此话何解。姚广孝向朱棣跪倒言道,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王府的青瓦堕地,这预示着殿下要用上皇帝的黄瓦了。朱棣一听,立刻转怒为喜,周围的随从哗啦啦跪了一地,山呼万岁。”

    “好机智的老和尚啊!”菁菁拍手赞道。

    “菁菁,夜深了,你要不要休息了,”陶长卿看看天,环顾了一下四周,“看来只有等明天风止了,才能出发了。好在那个傻子我们已经找到了。”

    我走到“傻子”身边,用手探了一下:“陶伯伯,那个东西在他怀里。”

    “嗯,拿出来看看,小心点,别把那人弄醒了。”

    “我们刚才那么一惊一乍的他都没醒,应该没事。三宝还睡得沉着呢。”

    我小心翼翼地从他怀里掏出一个明黄色的方方正正布包,放在亭中的石桌上。

    “这就打开吗?”我看了看菁菁,又看了看陶长卿。

    “此物他贴身存放,应该不至有什么危险。不过,还是我来吧。”陶长卿用龙脊棍挑开了层层包布。

    “之前在船上放出琉璃色光芒的就是这块黑不溜秋的方砖吗?”在陶长卿还没来得及阻止时,菁菁就一把摸到了方砖,“哇,好温暖啊!它的表面就像丝一般光滑。鄉村小說網xiāng cūn xiǎo shuō.cóm”

    “陶伯伯,这是不是墨玉?”我摸着方砖问道。

    “如果是墨玉,这么一大块,那可不得了啊!”菁菁叹道。

    陶长卿端起方砖,仔细看了看,敲了敲又闻了闻:“从质地、色泽和软硬度上来看,这是墨玉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墨玉也不可能发出琉璃五彩光芒。再说,我们三个是被这东西带到这里来的,它绝不可能是一块普通的墨玉这么简单。”

    “那我们弄醒这个傻子问个清楚吧!”说着,菁菁就要去推醒那个人。

    “住手!”陶长卿低声呵道,“菁菁,你就是这么鲁莽!你拿了人家的东西反问人家是什么东

125.第四卷 第一百二十四章 刘伯温(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