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节 战后掠影经济篇[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初四十年代占30%左右,太初五十年代占20%左右。此外,中华民主帝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中华民主帝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太初三十到五十年,中华民主帝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中华民主帝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太初三十年的5233亿中元上升到太初五十年的10634亿中元;这期间中华民主帝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到了太初五十年中华民主帝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45%,原油产量的31%,钢产量的43.5%。太初五十年中华民主帝国拥有汽车1.11亿辆,9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太初五十年中华民主帝国农产品比太初三十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中华民主帝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1)上述已经提到的中华民主帝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2)为应付欧美各国复兴后的挑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3)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4)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5)战后中华民主帝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其次,战后中华民主帝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中华民主帝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中东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中华民主帝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华民主帝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比如印度沿岸的占据了缅甸、泰国的西南资本家,形成了新西南财团,控制了中华民主帝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商业银行——西南商业银行;而南部的婆罗洲由于战时石油开采和军事工业的扩建也形成了婆罗洲财团。婆罗洲财团在太初四十年就已成为中华民主帝国的第五大财团,其实力仅次于山东财团、江浙财团、广东财团和中原财团。婆罗洲财团的实力虽然差一些
第五百九十四节 战后掠影经济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