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节 战后掠影经济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快更新非和平崛起最新章节!
除了周期性工业危机外,战后中华民主帝国也象过去一样,继续发生长期性的农业生产过剩危机。由于国家领土和海外领地的扩大,农业生产盲目扩大,而国内销路有限,因而造成农产品大量积压,价格下落,很多家庭农场大量破产。中华民主帝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支持农产品价格的措施,并设法通过国际社会援助和粮食深加工等消耗过多的产量。太初三十年~太初五十年小麦收获面积从6050万公顷缩减到4356万公顷,棉花从2268万公顷缩减到1116万公顷。但小麦和棉花价格仍下降了许多。到太初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中华民主帝国农业生产过剩危机才有所缓和,小麦和棉花播种面积已见扩大,价格有所回升。但这是受外来条件的影响,而不是由于内部因素的变化。
二战结束的初期,中华民主帝国的黄金储备为1246亿中元,占当时整个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64%,崂山经济体系每块12.5千克的金砖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按照崂山经济体系,世界各大国货币同中元挂钩,而中元同黄金挂钩,兑比为35中元=1盎司黄金。
在太初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逆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顺差。太初四十一年上半年,顺差达到83亿中元。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逐步增加,中华民主帝国的黄金储备也在增加,但是过度的黄金储备增加让中国和世界经济都陷入了黄金储备分布不均的危机。
在太初四十三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中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对中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其他主要西方货币实行了对中元的浮动汇率。中国方面通过大规模的抛售黄金最终平衡了国际金融市场,但是中国的黄金储备终于下降到了15万吨上下,即使算上皇家的2.5万吨皇家企业黄金储备,也不过17.7万吨,首次跌破世界黄金储备50%的水平。
太初四十八年,中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中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太初四十八年9月22日,中国、日本、德国、法国
第五百九十五节 战后掠影经济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