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非和平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五节 战后掠影经济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及美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上海王宝和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中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中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王宝和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王宝和协议”。

    从太初四十年起,中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太初四十七年高达1600亿中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中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中元不断升值,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中国寄希望以中元贬值来加强中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太初四十五年,中国邓先贤政府的财政部长苗若曦以日本、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中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中国的出口,减少中国的贸易逆差。她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中元,中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太初四十六年初,中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中元兑290日元,太初四十七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中国*政府震惊了,在太初四十七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中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中元价格。

    在太初五十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中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中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太初五十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12.4%。

    太初三十五年夏天,陆广和(陆孝通之曾孙)就任中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是中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太初三十五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太初四十五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中国,导致中元飙升,短短十年间中元汇率上涨了近60%,中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崂山经济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中元大幅度升值导致中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四十五年,中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中元。

第五百九十五节 战后掠影经济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