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节 战后掠影航天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快更新非和平崛起最新章节!
在共和十三年10月8日,代号为“山大1号”的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的发射成功,成为了中国航天的开篇之作。很快山工大的研究小组从山工大独立出来,在国防部科技委员会的资助下转向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太初元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汽油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太初五年,山东工业大学的钱逢春和青岛信息工程学院的钱国强等人也开始研制液体火箭。太初十年后,中国在液体探空火箭基础上开始研究大型火箭和飞弹。中国陆军在集合了中国、德国、白俄、犹太专家的情况下于太初十四年发射了射程不超过100公里的近程制导火箭,太初十八年开始研制“十字*弩”千公里射程弹道飞弹,太初二十年制定用“擎天”火箭(“山大3”火箭作为第一级)发射卫星的“巡天”计划。中国海军利用“山大4”固体火箭技术研制“捕鲸叉”号制导火箭并从太初十五年开始飞行试验。中国空军于太初十三年开始研制“祝融”洲际弹道飞弹并提出以这种飞弹为基础发射卫星的方案。为了不影响弹道飞弹的研制,中国国防部科技委员会决定由空军以“祝融3”号飞弹为基础研制发射卫星的“先锋”号运载火箭。
太初二十三年1月31日用“祝融”3c火箭(改名“天工”1号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巡天者”1号。为了加速发展航天事业,中国在太初二十四年2月成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在同年10月成立主管民用航天活动的中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太初三十六年开始实施“嫦娥”登月计划(见“嫦娥”工程),太初四十年7月首次把两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从太初四十年起中国航天活动的重点转向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并开始研制航天飞机。太初四十五年11月航天飞机进行首次商业飞行,到太初五十三年底已飞行14次。太初五十五年1月中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开始研制永久性载人航天站。
中国的航天活动包括军用和民用两个部分,分别由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均有独立的科研和试验机构、发射基地和测控系统,并与政府其他部门、高等院校和私营企业广泛协作。在二战前利用基地的黑科技发射了21颗微型定位卫星(北斗星定位导航系统)和16颗侦查卫星(天眼监视系统)还有6颗气象卫星,正是这些卫星和利用基地制造的核心部件生产的地面接受发射装置,中国国防军和皇家空军在战场上往往具备了单向透明的优势和高精度定位打击能力。这在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毁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验证,几乎所有太平洋舰队主力战舰都是被卫星全程制导或者中继制导
第五百九十六节 战后掠影航天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