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la.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写到快四十万字,一直没有任何反应,完全是单机状态自己干写……
于是联系了一下责编大大,舔着脸问,能不能有个推荐什么的?
大大的答案很干脆,
首先,推荐不会有,其次要不要上架?
考虑到现在,只有326位有缘书友无意中点开这本书,看完有174人点了收藏,
估计上架后,可能只会有个位数的书友会订阅……
虽然十分惨淡,但想想咱们每个人,无论是精英还是芸芸众生,从小到大都被灌了那么多鸡汤,那肯定不能直接放弃,还得坚持啊!都写了两年多。
所以又抱着希望继续问了一下:
是否跟字数有关,如果继续坚持写下去,到了字数很多后,也就是把书养肥,读者们可以阅读的量变大,数据是否会有改观。
责编大大的答案比之前的更为简单,只有两个字,“不会”。
直接告诉幸福饱和,再写多少字都没用……
这是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答案,真的,不是反语或一语双关等修辞,是真的喜欢,
因为这比起给你画大饼,到时候再各种不行的套路,要实在得多!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如何能有所改观,并没有得到回复,通讯结束……
这意味着,这个问题不归责编大大管,应该是幸福饱和自己去寻找答案。
那么,接下来,后续都是自己的猜测:
这一回证明,这跟写多少字数没关系,所以应该是最开始能火的就会火,然后后面的字数是用来与网站分收益的,
而不是刚开始不行,然后继续坚持下去,等书养肥,看的人就多了,很可能到完结都没人知道有这么个作者,写了这么一本书。
毕竟凡事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
对于整个体系,有那么多更优秀,更努力,更应该脱颖而出的人在,如果便宜了我这样的,反而对人家是不公平的。
那么,知道了这些,该上架还上架,该写还要写。
这就像我们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一样,闭嘴,别抱怨,因为你还不够努力……
总有比你更努力的人在各种地方作为标杆。
既然是,就要说点自己的感悟,下面会半跑题地说说努力的问题,
因为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很理性,很有感触,作者叫“耳屎菠萝味”,这名字也是没谁了……
这是与他十分共鸣的感悟:
之前看到劝人大度,想到更普遍的劝人努力。
关于努力这一点,
用科学的方法论,理智客观的说,刨除不努力也成功这种没有代表性的小概率事件以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努力是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也就是必须要有,但却不能充分保证你成功。
另外还有能力、原生家庭塑造、机遇、时代、运气等一个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作为变量,
只有把这些必要非充分条件集齐,才能最终构成充要条件,得出成功的结果,
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a(努力)+b(能力)+c(机会)+d(时代)+……=成功
具体还可以细分,比如能力,把他拆成智商和情商,
有专门研究智商的科学家发现,智商既有先天决定的部分,也有后天训练,尤其是6、7岁之前的开发决定的,
而这,很多时候要靠原生家庭的环境。
至于情商,同样如此。
曾经,十分有名的两位电商大佬在台上演讲,都说过自己成长在一个有爱的家庭。
哦,这两位大佬演讲的时候,是为了凸显自己也来自普通家庭,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才成功。
因为本问题是为了客观分析,要尽量刨除不好定性的因素,所以把“爱”这个较为感性不好定义的因素,定性一下,
不准确,因为只定义“爱”中,对本问题分析有关的部分。
所谓有爱的环境,就是有利于孩子塑造智商和情商的环境。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尤其那种喜欢通过正向激励,而不是负向激励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安全感,
孩子有了安全感,就喜欢走出安全区,比如小婴儿,敢于爬出客厅,甚至去探索黑暗的地下室,
长大以后更为勇敢,面对挑战不易怯懦等。
大多数人家可能没有地下室,因为当时看的是外国研究学者的文章。
咱们家里即便没那么大,但外面还有广阔空间,可这又涉及到家长有没有时间带着孩子去户外的问题,或者自己没时间,有没有钱给孩子报夏令营、各种班之类的现实琐碎问题。
还要说一下前面说的正向激励,简单说就是,你考得好,你家长给你买辆自行车,
负向激励就是你考得不好,你家长把你腿打折……
之所以说尽量不要使用负向激励,也是有科学原理的。
像是军犬、警犬基地训犬,就是做对了给食物这种正向激励,没做对就不给,
但不会打骂警犬,通过恐惧来训练它的习惯。
因为被恐惧支配做或不做的狗,将来会无法适应各种需要勇气硬刚的任务,那就没法胜任警犬、军犬的工作。
可见,成功是个多么复杂的综合因素,并不是一个变量能决定的。
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努力这个因素,经常被不科学的量化,其他变量就不再一一赘述。
说到努力,首先让我想起自己的真实经历。
我的高中同桌,当时,她每周一上学时,路过邮局,会取来7、8本自己花钱定的杂志,
还记得好像有九州、科幻世界等等。
然后上课就拄着一只手臂,偷偷在下面看,一看一整天,我们两个当时,可是坐第一排啊!
老师能看到,但是她学习好,就不管她……
成绩好到什么程度呢?一次填成绩单的时候,她捅捅我,让我看她成绩单上某一项,全是第一……
不是班级第一,是学年第一……
而她,就是我努力的标杆……
因为人们定义努力,不是努力本身,而是结果……
我记得很清楚,一次,她从第一节课开始在下面看杂志,看了整整一天,直到晚课开始,
当时,我在做一套数学卷子,卡在四道填空中最后那个最难的题上,
她看完杂志,开始做起桌子上已经积累的厚厚一层卷子。
当我做到后两道大题再次被卡主时,往旁边看了她一眼,她已经做到第二套数学卷子的倒数大题!
我当时心态就崩了……
直接把笔摔在桌上,我无法再待在教室里,但还怕班主任老师进来发现我不在,还唯唯诺诺地跟同桌说了句:
“老师来,问我为何不在,你就说我想吐,跑去厕所了!”
我同桌人很好的,经常给我讲题,名字是一种鸟儿。
她说:
“哦了!”(ok的意思)
然后我就跑出教学楼,去到漆黑的操场上跑圈,
直到累得无锡到生疼,气管里面全是粘液,像抽烟者的粘痰一样,呼噜噜之响才停下,看着当时教学楼中的日光灯管发愣,
然后淡然还是回去继续努力做卷子……
可见本人不是反对努力,因为努力是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它能增加我们成功的概率,所以当然要努力,
可是,人们总是用结果来定义努力,而不是努力本身……
也就是,努力的标杆有问题。
有人让我像同桌一样努力,
因为这些人把先天加上后天塑造出来的智商情商等天赋、能力,也全都杂糅到努力之
上架感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